现代化人民城市不仅为人民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条件,还应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提高城市品位的核心竞争力、美学基础和精神动力,它从内而外地塑造着城市独特的吸引力、深厚的底蕴和优质的居住体验。例如,苏州古城的园林文化、扬州古城的运河文化,不仅吸引游客流连忘返、投资兴业,也利于市民安居乐业。我们要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为青年一代的成长提供更大舞台。就在今年夏天,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来到西藏开展野外科考,通过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也许可以让更多人在未来投身高原生态研究。
【背景】多地更新老化管线管道,修复城市生态系统;老厂区“变身”文创园,提升消费热度;打造智慧城市,拓宽投资广度……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
推动城市历史文化更好服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建设。既要重视解决当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的紧迫问题,也要密切关注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发展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对未来具有深远影响的关键问题。今年是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40周年。回望40年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中国对国际社会履行了缔约承诺,体现了大国担当。当前,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仅是为了履行条约义务,也是为了回答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如何赓续历史文脉、如何使城市历史文化服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新问题、新要求。这就必须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拓宽问题视野,不仅要解决当前重大问题,及时总结经验,防范老问题以新形式卷土重来,还要打破思维定式,敏锐识别、研判和应对那些对未来具有深远影响的关键问题。比如,过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主要关注技术应用的迭代升级问题。面对当前城市规模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用战略思维引领技术发展,在“大遗产观”视域下,推动全域资源整合的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建设,助力形成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7月下旬以来,全国多地持续性的强降雨,让空调销售“遇冷”。某空调厂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6月正值旺季,刚性需求大且有高温加持,商家信心较足,部分地区国补还没暂停,刺激了一部分终端需求;近期全国雨水导致高温无法持续,刚需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家的销售和备货情绪。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的设立,通过保护恢复河湖植被,治理修复退化草原、湿地和沙化土地,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藏北高原生态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更好守护。
产业集聚效应同样显著。目前,广州拥有30余个人工智能专业园区,相关产业基金规模超700亿元,汇聚30多名战略科学家、5万多名行业人才,在穗高校每年培养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约1.2万人。琶洲算法大赛累计吸引全球40余国上万支队伍参赛,推动60余家企业落地,正在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广交会”,成为“以赛聚才、以赛促产”的标杆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