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洪水搏斗的日日夜夜,党员干部永远冲锋在前,带领群众齐心协力,汇聚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在防汛抢险救灾一线,筑起一道道牢不可摧的“红色堤坝”。(刘静文)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在山河破碎的至暗时刻,一支支抗日队伍奔赴战场,一首首铿锵战歌在炮火中唱响。雄浑激昂的旋律里,有黄河咆哮的怒吼,有长江奔腾的壮阔,有长城屹立的坚韧,有太行巍峨的风骨,更有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绥德县红军东征指挥所旧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动向华北抗日前线进军的决心,是抗日精神中“民族觉醒、团结御侮”的历史脚注。对无专项修缮资金、属私有产权的抗战旧址,在行政机关仅进行表面整改,未开展实质性修缮的情形下,检察机关应持续跟进监督,及时提起诉讼,督促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保护抗战文物。该案对全国其他地区办理此类案件具有借鉴意义。办案中,检察机关加强行政执法司法协作,凝聚各方保护合力,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注入了法治动力。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领导领导,领字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在各个方面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是一种有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是党性党风的践行者、示范者、引领者,必须牢记“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多些“跟我上”,少提“给我上”,变指派命令为行动引领,带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推动政策落地、工作落实,真正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
在乌拉特中旗,鸿雁虽不长在,但鸿雁守望相助的精神一直都在。这里的医院每年接诊大量蒙古国患者,医护人员还经常到蒙古国义诊。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加快建设紧密型医共体,为中蒙两国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续写守望相助的周边友好情谊。
随后,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进行了全面的抢救性维修保护。历经多月的规划设计和紧张施工,2015年8月15日重新对外开放。建馆至今,累计接待超645万人次参观,已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让我们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担当作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坚定前行!
新征程上,我们要发扬实干精神。抗战岁月“一把镢头一支枪”开垦出“陕北江南”,改革开放时期“三天一层楼”彰显“深圳速度”,新时代“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切成就都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一步一个脚印走,一锤接着一锤敲,真刀真枪地干,我们就能创造实打实的新业绩,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