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深入实施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沿江11省(市)、沿黄9省(区)累计查出排污口23万余个,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超过90%。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700余座。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
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深圳坚持开放创新,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3年,深圳四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进一步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实施细则》,把覆盖到港澳青年的就业和创业政策进行了全面更新梳理,涵盖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的补贴政策多达15项。
澎湃新闻: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明年是上海和汉堡结为友城40周年。当前德国在中欧交往中,扮演什么角色?具体来说,上海和汉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在30项技术发明奖项目中,电子信息领域6项,占比20%;先进制造领域5项,占比17%;航空航天领域和新材料领域各4项,各占13%;生物医药领域3项,占比10%。在15项技术发明高等级奖项目中,获授权发明专利646项,平均每个成果有43项原创性发明得到专利保护。15项技术发明高等级奖项目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澎湃新闻:您对欧洲和东亚间的发展特别感兴趣,现在主要研究丝绸之路和德国汉萨同盟之间的联系,能否简单介绍这一研究?这如何与您的兴趣结合?
能源合作是上合组织框架内开展合作的优先方向之一。上合组织国家积极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并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设立减排目标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国—上合组织可再生能源合作报告2024》显示,上合组织国家为全球贡献了一半的可再生能源装机;截至2024年年底,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3.1亿千瓦,是组织成立之初的14.5倍,约占全球50%。2024年,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2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72%,其中,中国贡献逾3.7亿千瓦。
2024年,西安机场旅客吞吐量4703.04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1位;乌鲁木齐机场旅客吞吐量2776.57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8位。西安去年GDP为13317.78亿元,排名全国第21位;乌鲁木齐去年GDP仅为4502.16亿元,排名全国第74位。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拓展增量市场、触达更多年轻客群,更是重塑消费者对传统品牌的认知体验,推动品牌从“中华老字号”向“新消费品牌”全面转型,为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