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 徐文欣)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正在北京举行。多位与会华商表示,服贸会在推动规则对接、展示创新成果、搭建合作桥梁上持续发力,为中外服务贸易合作注入新动能。
记者了解到,对一些人来说,国家发补贴是好事,不过相对养娃的整体支出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宝妈李敏(化名)告诉记者,半个月前她就在支付宝上申请了育儿补贴,儿子出生于2024年2月,算下来能领7800元。
财政资金在汩汩流淌中填补洼地、平衡差距,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共享大致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人。
这一点至关重要。众多私营企业试图游说各州和地方政府投资各项解决或者预防校园枪击的方案,但这些方案不但成本高昂,实效性也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更加不能舍本逐末的是,美国居然发展了到拥有“校园枪击产业”的地步,这在其他发达国家是完全根本无法想象的现象。
还有家长选择社会校车机构接送孩子。冯强孩子所在学校的家长建立一个200多人的社交群,今年7月下旬有社会校车机构在群里发信息称,新学期有坐通学班车意愿的,群内接龙统计,以便安排相应车辆规划线路。收费标准为接送每人每月600元,或接或送单程每人每月400元,班车按月收取费用,不设找补不办理退费。冯强看到,群里有不少家长选择交费。
对于预制和预制菜,澎湃新闻稍早前报道,贾国龙表示,“预制就是预加工,但我们不是预制菜,国家对预制菜有严格定义。按国家的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做熟环节都在门店进行。”
“孩子马上8个月了,奶粉、尿不湿、玩具和早教书,不算大件,但每月零零碎碎的支出也不少。而且孩子越大需要的东西就越多,花钱的地方也越多。”王女士说,目前,她申请的育儿补贴还在审核中,粗略估算了一下,每月300元的补贴差不多够给孩子买尿不湿和其他一些用品,“为家庭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人民智库发布的《中国公众生育观念调查报告(2023)》显示,我国中青年群体不打算生育的主要原因中,收入压力是最主要因素,选择该项原因的人群比例接近60%;时间和精力不足、教育成本也是重要因素,对应比例在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