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稳定在30%左右。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冲击,中国经济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以来宏观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不论是中期看还是长远看,我都对中国经济抱乐观态度。”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表示。如其所言,中国经济发展并非短期突进,而是锚定长远目标。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今年还将制定第15个五年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让中国经济穿越周期、稳健前行,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极大拓展了乡村就业空间,为人才返乡与在地就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新机遇。新产业新业态创造了大量的本地工作岗位。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他们带着技术和创新而来,主动选择在乡村热土上挥洒青春,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田间管理的“老把式”到操作智能设备的“新农人”“农创客”,从单纯农产品生产者到身兼旅游服务者、电商主播的多面手,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驱动着就业结构由传统单一走向多元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更为持久而强劲的动能。
美国的关税政策将在经济上孤立美国,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同时危及美国及全球数十年来在实现更多合作、更大繁荣方面取得的进展,加剧全球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
吴文庆介绍,从2024年用水结构上看,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约62%,与2014年相比,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02立方米下降到342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30提高到0.580;工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约1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4年的58立方米降至25立方米,规模以上的火电、钢铁、石化、造纸、纺织五大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镇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约14%。同时,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淡化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由2014年的60.7亿立方米上升到超过230亿立方米,再生水成为北京、天津、西安、大连、青岛等城市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用于工业生产、城市杂用、生态环境等领域。
7月4日电 国新办4日就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近年来,水利部实施了母亲河复苏行动,聚焦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等问题,重点选取了88条母亲河,通过实施生态补水、加强水资源调度、强化生态流量泄放等措施,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这88条母亲河中,79条是河流、9个是湖泊,目前79条河流里74条全线贯通,另外5条增加了有水河长和时长,9个湖泊生态水位流量有效保障,京杭大运河连续4年全线贯通,永定河连续5年全线贯通,海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西辽河断流了27年,今年西辽河干流首次实现了全线过流。
如今,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正带动相关产业整体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技术创新的动能更加澎湃。“随着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发力显效,下半年我国制造业有望继续保持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说。
北京7月4日电 金沙萨消息:刚果(金)反政府武装“M23运动”当地时间7月3日在该国北基伍省首府戈马市召开记者会并宣布,将派出代表团与刚果(金)政府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展开新一轮和平谈判。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