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统筹优化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切实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与可及性。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职住平衡与产城融合。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聚焦老旧小区、棚户区等重点区域,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公共空间改造与历史风貌保护。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城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转变,让城市真正成为广大市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成都9月2日电 (贺劭清 陶思阅)“本是为了大熊猫而来,却被眼前这条河吸引,一时分不清今夕何夕,是在船上还是在画中。”9月1日晚,马来西亚游客林雪萍与家人泛舟成都锦江,在现代与历史交织的蜿蜒河道间,一船览尽锦江花月。
今年初,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微讯江苏”转发的一篇媒体报道中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对于宁镇扬“三兄弟”的感观印象还是“相近难相亲”,在产业协同、交通枢纽衔接、文化认同等方面有所欠缺。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任何时候都要牢记我国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远坚定捍卫中华民族共同体。
“注重行动导向”,是习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的重要内涵。他强调,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协调全球行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打造更多可视成果,以务实合作避免治理滞后和碎片化。
9月2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内涵是与外延相对的,通常指事物的本质特征,即质的规定性;外延一般是指反映某一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即量的规定性。与此相对应,内涵式发展就是以事物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推动发展,强调质的发展;外延式发展主要是指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所表现出的主要是外形扩张。推动内涵式发展,主要是通过事物内部的深入改革,优化结构、激发活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
当这些影像再次被置于历史环境中观看时,它们可以作为记忆的凭据,记录战争的残酷,记录城市的温度,让历史不再空洞而抽象,对于感知1937年上海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