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跑得远,就要不断创新。近年来,外企在华加速投资新质生产力,已经与中国企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创新局面。德国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汪润怡告诉《国际锐评》,中国市场的创新速度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据公司内部估测,中国汽车行业每6个月就有一次突破性进展,并带动他们公司过去十年平均每10个月投资一个新厂房。全球医疗器械企业——美国丹纳赫集团中国副总裁韦春艳认为,中国全链条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将推动医疗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公司将通过投资并购、开放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打造本土创新力。
8.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完善城市、乡镇、公路沿线及居住区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推动高速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配电网改造,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县乡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鼓励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光储充放”一体站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进车网互动技术研发应用。
九月丰所在的吉林省作为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黑土地核心区,近年来正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广泛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遥感监测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全链条的智能化管控。
每年辣椒加工季来临前,国网忻府区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都会主动深入辣椒加工企业,开展“一对一”用电服务。供电人员不仅细致排查企业供电线路、配电设施的运行状态,还结合企业生产规模和用电特点量身定制保电方案,建立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从田间采收的“第一车红”到车间封装的“最后一桶酱”的电力供应。(完)
——建立动态精准的需求管理与响应机制。完善需求采集方式,构建“学期初集中调研+学期中动态补充”的柔性需求响应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小程序等)对家庭的通学需求进行精细化采集,并运用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为线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线路运营的“动态评估与调整机制”,每学期对实载率过低的线路进行优化、合并或拆分,确保有限的运力资源能精准匹配实际需求,从源头上解决“有需求无服务”或“线路空置”的矛盾。
——光学天文观测方兴未艾。2021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冷湖赛什腾山光学天文台址勘选结果:基于连续3年的观测数据,确认青海冷湖赛什腾山是极佳的光学/红外天文观测台址。这一科研成果推动冷湖天文观测研究基地逐步成长为亚洲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
乐高乐园签约落地上海金山并开工建设之后,2022年,丹麦乐高集团宣布增资10亿元扩建嘉兴工厂,新增一个高架式自动化立体仓库、增加注塑设施和用于加工乐高积木颗粒的车间、改扩建能源中心以及其他配套工程、设施等,工厂总面积增加42000平方米,于2024年扩建完成。为了响应中国的“双碳”战略,嘉兴工厂在使用可持续材料生产积木颗粒、用可持续材料做产品包装、采用可再生能源方面也走在全球乐高工厂前列。比如,绿色叶子之类的乐高积木颗粒已改为用甘蔗中提取的生物基材料生产,2024年开始用再生人造大理石(arMABS)材料制作积木中的透明元件,2025年采用旧渔网、渔绳和发动机油制成的全新可持续材料来生产部分乐高玩具的轮胎。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立志要办一所真正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产业需要的新型大学。”曹德旺介绍,为了这个目标,亲自拜访了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以及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最终融汇成我们的办学理念,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要成为一所以理工科为核心、交叉融合为路径、产业应用为导向的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