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这个暑假,全国众多博物馆开启夜游模式。数据显示,7月以来,某旅游平台上有关“夜游”的搜索量环比增长100%,其中夜游博物馆是热门项目。根据调研结果,超过1/3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暑期开展了夜游活动,有些馆内门票一开售就“秒空”。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新趋势,博物馆夜游何以受到众多游客青睐?又该如何让热潮持续下去?
报道称,关于签证被撤销的原因,该官员称,相关学生在签证过期后,仍留在该国或违反了法律,并指出这些违法行为“绝大多数”是涉及袭击、酒后驾驶、入室盗窃和“支持恐怖主义”等案件。
数据要素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产生的驱动价值,有效释放了文化消费、文化服务与文化治理的潜在能量,重塑了文化业态格局和文化生态体系。近年来,“上海演艺大世界”通过智能实时分析演出上座率、观众画像、口碑评价等百余项指标,为剧目引进、票价制定、营销策略提供精准支撑,打造出“消费即体验、体验即内容”的文化产业新生态。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工程通过汇聚全国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机构数据,实现了文化资源数字化的采集加工、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的系统监测、文化市场风险的预测防范,不仅打造了“线上+线下”文化消费的全新场景,更为文化政策制定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数据要素赋能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大为凸显,深刻改变了文化领域的传统运行模式,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李瀚明表示,乌鲁木齐机场的国际航线虽然多,但不强。比如国际航班量占比较少,国际航班密度不够,国际航线集中在中亚、西亚。香港航线实际上是乌鲁木齐唯一一条向东直飞的国际和地区航线。
不仅如此,还有读者戏称,今年的上海书展是“最会玩的一届”。创新的办展方式,让不少“铁粉”耳目一新。数据显示,本届书展共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文创产品销售收入1017万元,同比增长100.1%;上海全市共举办1267场阅读活动,同比增长23.8%;出票39.58万张,其中现场售票2.62万张,阅界夜市6天销售收入64.8万元,外省市来沪观众占比25%,文旅商体展联动溢出效应凸显。“我爱读书 我爱生活”,成为书香浸润人民城市的鲜活写照。
菲律宾诉求所反映出它提起“南海仲裁案”的真实目的,就是将其非法侵占的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据为己有。菲律宾在“南海仲裁案”后频繁侵闯黄岩岛领海的行为,实际上已经反映了“南海仲裁案裁决”无法解决南海争议的根本原因。所有争端当事方最关心的就是领土主权问题,解决南海争端并没有捷径可走。规避领土主权问题确定南海海洋权利的范围,只能是一笔“糊涂账”。
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没有困于传统产业的利益格局、陷入路径依赖,而是因地制宜,寻找适合的转型路径;践行“双碳”目标,我们没有照搬照抄一些发达国家经验,而是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现实国情,不搞运动式“降碳”、不踩“急刹车”,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