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2020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5年多来,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创新举措相继推出,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探索,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韩国龙仁大学教授、韩中联合会会长朴胜赞表示,“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中国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自立自强,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飞跃式发展。“取得这样的显著成就,体现了中国政府在推动构建产业生态和制度改革方面的努力,得益于创新企业积极投身研发、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等行动举措。”朴胜赞说。
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的协同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为沉浸式文旅演艺在内容创新与技术应用上指明了方向。各地政府积极出台配套政策。例如,北京鼓励商业综合体等活化空间发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演艺项目,对优秀剧目在京驻场演出最高给予100万元支持;上海着重打造“演艺新空间”,在商圈打造100个微型沉浸式场所,形成“15分钟演艺圈”;西安全力推进“演艺之都”建设,大力推动戏剧节、音乐节等业态健康发展……政策上下联动,构建起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驱动沉浸式文旅演艺向更高质量、更具创新性的方向迈进。
晶泰科技融合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自动化实验验证,自主构建了一整套端到端的药物从头发现解决方案,覆盖靶点验证、分子生成、亲和力预测、ADMET性质预测及合成路线设计等关键研发环节。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我国优等地仅占31.24%。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红黄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盐渍化加剧等问题突出,这些现实不仅制约了粮食单产增长速率,也导致化肥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是遏制土壤退化趋势的治本之举。耕地质量建设投入大、周期长,亟须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予以推动。2022年黑土地保护法的实施为国家珍贵土壤资源保护树立了法治标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标志着耕地质量提升已上升至与数量保护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高度。此次《草案》的制定,以“长牙齿”的措施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培肥、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等提供法律保障,必将推动耕地质量提升工程进入大规模、制度化实施新阶段。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力源介绍,中天南通基地打造世界级绿色临港产业园,实现了“煤气零放散、废水零排放、固废零出厂”的“三零”目标,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9.8%。
“惠民保”自2015年推出以来,业内对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有个担忧,就是“惠民保”是否会陷入“死亡螺旋”。由于“惠民保”单张保单保费较低,且不限既往症,赔付率较高。随着高风险人群增多、赔付率持续攀升、保费上涨,可能会导致逆选择加剧、健康人群流失,容易陷入“死亡螺旋”。目前,各个城市普遍通过多种方法提升参保率和续保率,如增加健康管理服务、降低免赔额、可使用医保账户缴费等。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发布的《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仅有53款“惠民保”产品公布了参保率,均值为18.9%,与2022年相比有下降趋势,多数产品面临一定的续保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