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7月18日电 (梁婷 孟梦 高媛)记者18日从湖北省水利厅获悉,今年梅雨期,湖北水利部门通过蓄雨水、引外水、存库水多措并举,梅雨期增蓄水量42.18亿立方米,调水补水23.33亿立方米,534处大中型灌区提供灌水40亿立方米,为今年全省夏粮实现六连增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从绿色环保到数字建造,从专利技术到智慧施工,马古富力大桥凝结了中国建设者几十项原创技术与专利成果,也记录了中非携手共建的实践典范。
客运方面。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2.36亿人,同比增长6.7%,其中动车组旅客发送量16.64亿人,同比增长5.5%;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7995.8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8%,其中动车组旅客周转量5454.2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9%。6月份,旅客出行需求持续旺盛,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73亿人,同比增长3.6%。
“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已连续两届由川渝两地共同举办,影响广泛。四川省侨办主任朱永欧说,媒体朋友们可以充分感受巴蜀大地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
在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的“寻境敦煌”数字展厅,游客可以佩戴VR眼镜,沉浸式走入莫高窟第285窟,零距离观赏壁画、360度探索洞窟细节,VR与AR技术让敦煌文化触手可及。2023年“云游莫高窟”项目运用VR技术,用户戴上头显即可360度漫游洞窟,近距离感受九色鹿、飞天神女的灵动细节。2024年8月“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中华文明(美国、巴哈马专场)”首次实现全球直播,使用5G技术以实时渲染与低延迟传输,用户可在线切换视角,沉浸式体验数字博物馆,吸引数万名海外观众观看,拉近了文化与受众的距离。
重庆市政府侨办主任王建国在主持活动时表示,来自海内外的华文媒体、嘉宾朋友一起感受重庆的城市精神,感受现代化川渝的万千气象,一起讲述丝路精神,分享感人故事。
“去看,去听,去了解。沉下去,成为农民;走出来,再成为研究者。”这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当年对自己学生的勉励。时光流转,新时代的青年学者继续沿着这条路径开展社会调研。他们头戴宽檐草帽、手提简易袋子、趿拉实用拖鞋,走街串巷、敲门入户,在与村民“你一言、我一语”中拨云见日、洞见乾坤。他们用“行走的青春”感受“乡土中国”的跳动脉搏,用“流动的知识”诠释“吾国吾民”的精神特质。
什么是“地外人工光合作用”?人工光合作用实验为啥要在太空做?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姚颖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