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会议采用“主研讨会+6个平行调研座谈”的形式进行。主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李培林,中央党校二级教授、督学专家徐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上海大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张江华,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广西民族大学原党委书记卞成林分别作主旨发言。专家们将费孝通学术思想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工作深度融合,内容兼具思想性与现实价值,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教育变革的洪流中,政府、学校、社会应协力守护好历经岁月沉淀的教育火种。这份火种不仅是艺术教育的特色、学前教育的经验,更是对基础教育初心的坚守。唯有在传承核心优势的基础上稳步探索转型方向,才能避免在时代浪潮中迷失,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自人民治黄以来,在一代代治黄人的接续奋斗下,黄河早已从“害河”变为滋养一方的幸福河。
来宾9月22日电 (刘芷毓)2025年是费孝通先生赴广西来宾金秀开启大瑶山田野调查90周年。9月18日至21日,第十二届费孝通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广西来宾举行。
“这是一届科技感满满的东博会!”东盟秘书处社区和企业事务部社区事务局局长李荣荣告诉记者,当前,东盟和中国的经贸往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贸易和投资,正逐步向高科技领域拓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全球趋势,很高兴看到东盟和中国正在拥抱这一趋势,并不断推进相关领域合作。”
2024年,西安机场旅客吞吐量4703.04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1位;乌鲁木齐机场旅客吞吐量2776.57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8位。西安去年GDP为13317.78亿元,排名全国第21位;乌鲁木齐去年GDP仅为4502.16亿元,排名全国第74位。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