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清辉称,新职业开辟了就业的新赛道,让劳动者有了更广阔、更多元的职业选择。同时,人社部也注意到,一些劳动者特别是年轻人对新职业很感兴趣,但是不知道怎么快速“入行”。在这方面,人社部抓住培训这个关键,重点做了三项工作。
兰州9月26日电 (张瀚之 杨娜 路晓瑛)9月下旬,兰州市榆中县北山地区的山梁上,层层梯田如金色缎带缠绕山间,糜谷飘香。这片曾因“十年九旱”而深陷“广种薄收”困境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生态过渡带,如今正迎来寒旱特色农业丰收的喜悦。
今年上半年干旱、下半年雨涝,正是靠改装的农机和精准技术经住了考验。在田间,一台加装杂粮割台的收割机正在作业,“普通收割机收杂粮会漏籽,这台捡拾率能达90%以上!”郎涛说,除了农机改造,土壤改良也不含糊:秸秆还田增有机质、氮磷钾科学配比,“以前农户乱施肥,现在按‘配方’来,土壤肥了,产量自然上去了。”
长期以来,兰州大学依托《敦煌廿咏》、“文化行者”、“寻找安妮”等品牌项目,精心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从多个维度构筑各民族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民族团结。学校连续十一年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知识网络竞赛活动,深入挖掘师生校友促进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建成“石榴籽心连心”、“边疆研究”等微信公众号,并开展“亲历·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悟”主题征文活动,将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传递给各族师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当前,我国正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而在这一关键的产业升级进程中,职业教育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9月23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人力资源。
此次叠变之旅,波司登不仅展现了创新精神与科技实力,更以“羽绒服专家”的匠心,将整合了功能、舒适与美学的波司登叠变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带到大众面前,回应现代消费者对多变气候与多场景穿着的复合需求。
二是创新推出职业伤害保障,为新就业形态人员系上“安全带”。对新就业形态人员来说,特别是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伤害保障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从2022年起,人社部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海南、重庆、四川7个省份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涵盖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4个行业,曹操出行、美团、饿了么、达达、闪送、货拉拉、快狗打车7家平台企业,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制度设计上,采取不同于传统工伤保险的方式,不以是否具有劳动关系为参保前提,重点抓住订单这个“牛鼻子”,采取按日参保、按单计费等创新方式,较好地兜牢了这些群体的权益保障底线。今年7月,人社部在总结7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扩容省份、新增企业、拓宽行业三个维度分步骤渐进式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工作,试点范围已扩大到17个省份,同时将滴滴出行、顺丰同城、滴滴货运、满帮省省等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纳入试点。目前,在试点地区累计有超过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在制度内实现了应保尽保。
“红星村,亮堂堂,歌声飞,产业旺……”傍晚的贵州红星村,音乐广场上灯火通明,村民们跟着直播镜头哼唱村歌,脸上满是自豪。2021年底,在外打拼10年的歌手杨刚和杨雯梓回到家乡,牵头成立合作社,组织村民以土地、房屋入股,改造寨门、广场、民宿,还搭建起竹楼直播间、露台直播间。在他们的带动下,另有40多名村民也回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