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十五五”时期,充分发挥并持续巩固扩大我国在制度、市场、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显著体系优势,是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坚实支撑。要保持定力、用好优势,不断激发潜力、化优势为胜势。
据了解,少数以灵活用工平台等名义设立的互联网平台,自身并不开展实质性经营业务,仅通过帮助其他主体开具发票来转引税源、虚增平台注册地收入,并以此骗取地方财政返还或其他奖补。
三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向中西部地区输送更多的优秀师资。“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近450亿元,专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培养和供给更多的高素质教师。例如,支持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每年为中西部地区培养8000多名中小学教师;支持实施“优师计划”,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的师范生;支持实施“特岗计划”,5年间累计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补充约25万名特岗教师。
高质量发展的深化拓展期。从国内发展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劲转型势头,呈现三大趋势性特征:一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上升趋势。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8%,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提升至6.91%,创新指数全球排名第11位。二是供需结构迈向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工业增长,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9.5%,远超6.4%的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贡献率达23.3%。三是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2024年中等收入群体已超4亿,2035年有望突破7亿。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一时期的核心课题在于巩固既有转型成果,着力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没有改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十五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理念到实践、从局部到全局深化拓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科学把握这一历史方位,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俞伟跃指出,一年来,教育部大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开展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探索适应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教师教育院校新布局,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师培养层次新结构,适应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教育专业与课程新体系,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的数字化赋能教师培养新模式,适应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
北京9月5日电(记者 李金磊)今年6月底,国务院发布实施《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制发相关配套公告,着力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环境,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从近期实施情况来看,《规定》落地有力促进税收公平和经营主体合规经营,有效助力规范违规招商引资行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今年的保障中,“智慧联勤”贡献巨大。相较于2019年的手抄菜单,新研发推行的“联勤主副食品订购系统”,已经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信息处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