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加速“领跑”。工信部聚焦发展迅速、技术先进、市场广阔、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柔性定制、共享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9.5倍,光伏和风电装备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同时,高能级的产业载体不断壮大,累计培育形成了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了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未来产业加力“生根”。工信部系统谋划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累计部署了“揭榜挂帅”攻关任务100多项,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建设了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实现了量子优越性验证,激光制造技术整体水平进入到国际第一梯队,人形机器人具备从关键芯片、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脑机接口应用从医疗领域向教育、工业等领域拓展,生物制造技术在医药健康、日化美妆、绿色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
中国一直是IASP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拥有IASP会员单位36个,约占全球会员总数的11%,是IASP大家庭中会员数量最多的国家,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园区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积极姿态。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于1995年加入IASP,并成功主办了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届世界大会,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2023年,北京市成功获得2025年世界大会的主办权。
近年来,海阳航天全产业链加速布局的同时,商业航天领域也迎来投融资热潮。截至目前,当地已招引集聚30个航空航天产业项目,涵盖海上发射、星箭产研、配套集成、卫星应用、航天文旅等多个领域,吸引投资超300亿元人民币。(完)
今天,水利部滚动会商研判全国雨水情形势,安排部署暴雨洪水防御工作;向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8省(区)发出“一省一单”靶向预警,提醒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度汛等工作。
工信部扎实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建成7000余家先进级和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推动工艺、装备、软件集成创新。数据显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取得群体性突破。制造业全面创新升级,产线切换灵活调整、自主调优;设备故障精准预测、远程干预;产品功能按需生成、个性定义,标志着我国制造业迈入全要素协同的智能化新阶段。
邵志清表示,奉贤区“十五五”规划要明确目标定位,以“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为落脚点,锚定更高发展指标,奋力一跳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要优化空间布局,城乡布局要突出轨道交通这一要素的战略支撑作用,聚焦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高效串联区域特色资源,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强化信息化对生产企业的赋能,关注新的业态发展,培育消费服务的新业态,推动四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升级。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与成果转化,以应用为驱动、市场为导向,企业出题,学界响应,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视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优质项目集聚。
二是做优赋能应用,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培育一批赋能应用服务商,打造模型调优、数据治理、安全保障等“一站式工具箱”。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