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主体,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化。成立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制定完善《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等举措,为机器人产业搭建起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为企业释放创新活力提供了必要环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机器人区域协同产业链建设深入推进,上海市打造“全球影响力机器人产业高地”,江苏省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深圳市设立百亿级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一系列国家与地方政策制度的落地,激励企业深耕技术创新。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国内企业的机器人产品百花齐放,诠释了领军企业“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和耐心。
为更好服务跨境快件业务,昆明海关所属勐腊海关聚焦快件业务“小、快、灵”特点,创新实施多项便利化举措。先后部署X光机、CT机,运用智能审图等技术,对中高风险快件精准监管,对低风险快件实行“自动验放”,推行“预约通关+汇总征税”模式,企业可提前申报并电子缴税,降低综合成本,提高通关效率。(完)
该工程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克服了“三高一深”(高地震烈度、高边坡、高坝及深厚覆盖层)等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具有发电、防洪、灌溉、生态保护等功能,彻底解决了叶尔羌河千年水患。
虽然孤军奋战,“孤勇者”们却未孤单收场。成都世运会的灯火里,语言不通的击掌、训练间隙的自拍、领奖台下的拥抱,一个人的代表团最终带回一群人的友谊,他们把微笑留给了赛场,也把更大的梦想带回故乡。
从全球产业链协同来看,中国以开放姿态深化国际技术合作,助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化学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7.1%、53%、36.2%、17.7%,跨国企业将中国纳入全球研发和制造网络的趋势持续强化。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8148.7亿元,同比增长21%,通过联合研发、产能合作等方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强大动力。中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高技术制造业深度融合,既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也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贡献了中国方案,为全球多边自由贸易注入了正能量。
北京8月14日电 渥太华消息:当地时间12日晚,中国艺术家何为及其团队携自主研发的非遗数字化项目《祠堂香火》,亮相正在加拿大温哥华会议中心举行的科技盛会SIGGRAPH 2025实时技术展示单元。这是首次有中国团队以“文化遗产数字实时活化及艺术演绎”为主题进行演示。
国家安全部在坚持深入学习研讨的基础上,突出深入全面查、精准发力改、常治长效建,修订完成一系列作风建设相关制度,建立基层减负蹲点调研机制和10个观测点。推进风腐同查同治课题调研。
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 马帅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4日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三次出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