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人本价值。在西方由资本逻辑主导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常沦为资本循环增值的工具,城市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被经济属性所遮蔽。现代化人民城市确立了人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适老化改造,到历史街区的活态保护,再到城市公园的普惠性布局,每一项实践都彰显“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本质,城市成为承载美好生活的容器。
“目前,美国的一些其他盟友,包括德国、日本、韩国等国,都在观望。英、法、加三国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可能会成为继去年西班牙、挪威、爱尔兰等国后,西方国家第二波承认巴勒斯坦的浪潮,由此可能会进一步带动第三、第四波浪潮,导致以色列和美国陷入进一步孤立,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形成制衡,阻止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制造更多人道主义危机。”孙德刚表示。
他透露,团队正规划在江苏、浙江等地设立新的示范点,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对接,“希望更多年轻人、更多愿意投身绿色农业的人参与进来,把这条路走宽、走稳。”
顾大松建议,在交通出行方面,未来可探索分时段、分线路差异化运力配置,兼顾小众需求与大众权益。相关基础设施也要跟上,如在商业街、步道等公共场所设置饮水点、宠物推车租借处,提供拾便袋、尿垫等等。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措施,有效打通了从政策设计到消费行为的转换路径,形成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全链条促消费格局。活动一改传统促销模式,转向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的场景创新。这种创新重构了消费的价值链——从商品功能满足转向情感共鸣与生活方式革新。有研究机构指出,跨界融合模式推动消费结构从实物型向服务型跃迁。
陈政高于1970年担任辽宁省海城县革委会政工组办事员;1978年任大连海运学院团委书记;1982年任辽宁省大连团市委常委、学校部部长;1985年任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副县长;1988年任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委常委、副区长(主持工作);1993年任辽宁省大连市副市长;1997年任辽宁省省长助理;1998年任辽宁省副省长;2003年任辽宁省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2008年任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
人文经济学不仅要将人文和经济同步纳入研究对象,更要着力考察两者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的范式和双向转化的机制。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虽然都是综合国力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在人文经济形态中表现为“双强”,但是,如果双方处在彼此孤立状态,没有形成内在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的关系,那么这也不是有机的人文经济形态,也不会发生本质关联的规律性效应。因此,理解人文与经济的彼此关联和互动方式,我们既要坚持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对于人文的基础性决定作用和人文对于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的基本原理,又要创新深化理解两者关系,将之放置在矛盾双方既相互区别,又交融互动、融合发展并相互转化的关系中加以考察。因此,我们判定和识别一个城市和地方是否存在着人文经济形态和是否存在规律性效应,不仅要看双方是否呈现“双强”的共同繁荣状态,还要更深入地考察双方是否发生内在的交融互动关系,创造了何种有效互动方式。为此,人文经济学要着力打破将“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看作两个彼此分离、独立在场的固化要素这一传统观念藩篱,在两者如何发生交融互动、融合发展新关系新范式新样态上加以重点考察。在这一考察中,“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双向转化机制就成为人文经济学内在规律重点关注和表达的对象。因此,不断优化、充满活力、全面发展的人文经济形态,肯定内在地包含着双向转化的机制。这一机制就是人文经济形态的规律性效应机制。只有通过这一机制,文化软实力才能成为经济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