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园区已吸引近千家企业入驻,其中规上企业78家,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显著的发展格局。”郭寰介绍,园区未来将继续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制造过程绿色化、产品供给低碳化。(完)
当前,多数高校通过“三增一降”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专业自主权——增加转专业申请次数、延长申请时间窗口、扩大转入专业范围以及降低申请转出门槛,打造更加灵活多元、分层分类的转专业体系。一方面,突破了申请转专业的年级、次数和专业限制,大一、大二年级(个别高校延长至大三)均有机会申请,允许跨院系、跨大类、跨专业申请,转出政策更加宽松。另一方面,允许学生根据能力兴趣分层、分批申请,横向打造了拔尖人才培养特区、试验班等个性化项目,纵向打通了降级转专业、零门槛转出等政策通道,实现了更大规模、更广覆盖、更高满意度的因材施教,提升了人才分类和个性化发展成效。
今年北京高招本科录取结束后,一些考生因为服从调剂等原因没能被心仪的专业录取,便开始考虑进入大学后再转至其他专业学习。那么,现在大学转专业容易吗?有需求的学生应该怎样做准备?如愿转专业后可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转专业的做法究竟值不值得提倡呢?
一棵百年松树上,杨靖宇刻下的作战标记依稀可辨。零下40℃的酷寒虽已远去,但蒿子湖密营里淬炼的生存智慧与不屈抗争,早已融入白山黑水的血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荡气回肠的密营歌谣,是冰火绝境中铸就的永恒精神丰碑。(完)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17日刊文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在这一市场上,墨菲和其他分析师认为,美国车企当下很难抵挡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墨菲说,消费者现在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忠诚度”很强,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超过100%的关税后,这种“忠诚度”可能会变得更加强烈。
央视网消息:“新职伤”,是专门针对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劳动者出台的职业伤害保障。7月1日,人社部等九部门决定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增加河北、浙江、山东等10个省份以及多个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新职伤”保障的群体将大大增加。如今,新试点工作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新试点政策落地情况如何?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
6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陈政高同志多位亲友处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陈政高同志,因病于2024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学习要靠兴趣。实在没有兴趣,肯定是学不好的。面对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要积极调整心态,尽量用理智战胜感情。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专业的了解,许多学生都会慢慢喜欢或者适应所学专业的。参加社团活动、实习等实践,也能增进对专业的理解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