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您曾在2019年的讲座中提到,17世纪以来德国人眼中的中国故事。在这几百年的发展中,德中两国的相互认知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随着两国社会发展出现,还是原有的文化差异?
对此,王宏志表示,刚刚过去的“七下八上”,全国经历了大范围高温、暴雨洪涝和台风等极端自然天气,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对能源保供提出更高要求。7月,我国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用电量总和。现在迎峰度夏基本结束,我国电力供应平稳有序,能源保障“顶住了峰、兜住了底”。总体看,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与韧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具体体现在“三个强”:
尽管后来英军投降了,但盟军还是觉得香港能发挥作用。因此出现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香港通过游击队跟盟军对接,后来协助盟军反攻,贡献很多,包括提供情报,保护和转移人员等。这就让香港在沦陷的3年零8个月中,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日军管控着整个香港,但同时也看到游击队在香港大面积活动,和日军对抗,这是很特别的。
二战后,(德国人的)思想植根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差异。中国改革开放后,更多德国人关注经济机会,但对中国的研究(除汉学家之外)没有达到17至19世纪的深度。
所谓“票根经济”,是指消费者凭借演出、赛事、旅游等各类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中享受优惠,把“单一购票”升级为“链式消费”。暑期以来,多地借音乐节、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热门活动,推出凭票优惠措施,激活跨场景消费,让“票根”成了撬动假日经济的杠杆。
一方面,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途经许多亚洲文化,连接了中德、中欧。另一方面,现在研究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时,还会考虑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德国经济部下属的德国贸易投资署大概几年前开始做相关研究。
钉钉One也被设计为人与AI通过自然语言对话的统一入口。用户可以长按One按钮以语音对话,指挥钉钉里的各个 Agent为你处理工作,例如发起会议、待办,搜索信息、整理项目进展、知识问答或者汇总 AI表格中的数据,大幅提升信息处理效率。
英国退役军官 费恩祺:除了与这一事件有关的人的家属,英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事件。令我感到高兴的是,自从方励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上映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这个事件。我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帮助传播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