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产业共融、协同创新,是长三角地区外贸发展韧性强劲的动力之一。过去40多年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发展活力。而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中国城市参与全球竞争至少是以区域而非以单个城市为单位。城市间的合作大于竞争,同一城市群内部的不同城市之间,通过形成互补的专业化分工网络,能够促进产业链上的技术信息流动和协作创新,还能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国际竞争优势。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正是如此,既鼓励有效的市场竞争,更注重防止重复布局,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长板”产业,进而形成了区域专业化分工网络,促进一体化产业布局,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新空间。
“贵在新生代艺术家的想法和执行力。”谈及版画艺术传扬,徐思齐坦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作品,便更受喜爱。版画艺术虽为人熟知,但深入了解者却少。应当多加强版画科普,重拾人们对于版画的理解和喜爱。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一段时间以来,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给不少外国汽车品牌带来压力。”美国CNBC网站18日报道称,美银证券汽车产业分析师约翰·墨菲当天在美国汽车媒体协会有关活动中表示,美国底特律三巨头(即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斯特兰蒂斯)应“尽快”退出中国市场。他同时警告说,美国三大车企需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削减开支,尤其是在内燃机业务方面,因为这是目前利润的主要来源。
唐氏企业从生产印刷电路板开始,发展到线路板的生产及封装全过程。后来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涉足制造荧幕等电子产品零件。“通过这些年多元发展,如今我们已经发展出三家上市公司,全部在A股市场交易。”唐英年说,很多港商也是这样,在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摸索调整方向,并不断改进和转型,实践着实业兴国的理想。
第二方面,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河湖要保证一定的流量和水量,才能维系自身的生态系统健康,也就是我们说的生态流量、生态水量。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人与河湖“争水”现象。今年6月,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了《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办法》,全面开展河湖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的确定,健全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和评估机制,形成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同时,将生态流量下泄情况纳入取水许可监管,切实保障河湖生态用水。
在安徽,像全柴动力这样的转型案例并非个例。近年来,安徽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再有,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骨干输排水通道,另一方面是重大调蓄结点。在骨干输排水通道方面,2022年以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引江济淮一期、引汉济渭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新增年调水量124.8亿立方米;新开工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吉林水网骨干工程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这些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年调水量142.3亿立方米。在重大调蓄结点方面,西江大藤峡、新疆大石门等24座大型水库建成运用,新增供水能力34.6亿立方米,新增防洪库容26.6亿立方米。另外,新开工黄河古贤等31项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成后可新增供水能力49亿立方米,新增防洪库容36.7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