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六一”到来之际,分别举行开放日活动。邀请北京的中小学师生代表、未成年保护专家等一起走进最高法、最高检,与法官、检察官们互动交流,近距离感受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成效。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讲习所”带您一起重温“大朋友”习近平和少年儿童见面的温暖瞬间、真挚话语。
记者了解到,此前,洛阳老君山连续8年在国庆假期推出“1元午餐”,成为现象级惠民案例;泰山景区矿泉水售价5元,但景区公开解释成本构成,受到网友认可;2022年,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启动“景区内外饮食商品一样价”专项行动,被赞为“对高价乱象的纠偏”。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贺青华表示,科学戒烟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吸烟者尝试戒烟的比例逐渐上升,但成功率不足10%。要提高戒烟成功率,必须配合专业指导。遗憾的是,戒烟药物使用率不足5%,表明许多吸烟者尚未掌握科学戒烟的方法。
另外一个因素是中、西间的共命运感。廖平、康有为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是淡化夷夏中西之别,甚至视近代西方为华夏典范复现。这种以本文明典范肯定近代世界的做法,实为完全顺应西方世界秩序(甚至殖民秩序),且用西学解“中体”,有“貌孔心夷”之嫌,但好处是不当自己是近代世界的“外人”,把西方种种科学进展,视为“我们”而非“他们”的进展,并直接拿来构想中、西共同的未来。他们对西方宇宙论与天学的兴奋感,可以说就是这种“中西同体”意识以及共命运感的表现。虽然这种“中西同体”可能意味着中国文明特性的消融,甚至政治主体性的丧失,但至少在道理上可以理解——这是把公羊学“远近小大若一”的观念彻底反用于中国。
华南一带受暖湿气流控制,炎热加剧,多地最高气温可达34℃上下,端午假期后两日即使不会有高温出现,天气也将十分闷热。像南宁今天最高气温34℃,海口则会迎来35℃的高温天气,加上湿度大,天气感觉会比较闷热,体感可能超40℃,需注意及时补水降温,尽量避开午后气温较高时段出行,谨防中暑。
本书“解题”部分谈到,讨论古代天下秩序特别麻烦的一点,是“中国”虽为古名,但又是我们的文明通号以及当下的国号,只要围绕它展开探讨,则主权-民族国家观念以及背后全套的世界秩序,就会潜回到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中。当下学界探讨“何谓中国”,特别重视边界问题,侧重从四周看中国,以确定中国和非中国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我认为这是主权-民族国家观念浸染下的问题意识,天下时代不是这样,边界是第二义的,中心才是第一义的。因此我主张要在方法上暂时悬置主权-民族国家观念,直接探讨“中”而非“中国”,“中”是个在主权-民族国家世界中无处安放的观念,但正因为无处安放,也就不会被收编,可能提供回返到古代天下秩序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