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电 国新办17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砥砺奋进“十四五”,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会上,有记者提问:中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请问,“十四五”期间央企取得了哪些创新成果?
“高”,主要体现在创新效能不断提高。国资央企紧紧围绕重大战略需求,构建“融入国家总体部署、组织央企合力攻坚、推动企业主动突破”的三层联动攻关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比如,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牵头或者参与2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承担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60%的标志性产品研发。加快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在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累计布局策源地97个,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方向,与80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企民企,共同开展研发攻关。主导产学研融通创新,牵头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479家,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5万个,优势互补、相互赋能。
去年,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画出国际航空枢纽的蓝图,提出“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
可以想见,当数字标签全面铺开,消费者只需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获知生产日期信息、配料表信息等。这不仅是一种便利,更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方式。
资质许可是经营主体进入特定行业、开展相关业务的“准入凭证”,是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通行证”,关乎企业的存续与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照法定权限,在制定、实施资质许可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时,应平等对待民营经济组织。该案中,行政复议机构认定被申请人作出的《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等文书未依法送达,侵犯企业知情权、陈述申辩权,案涉撤回资质行为存在重大程序违法,这一判定明确了行政机关必须依法保障企业程序权利,不能因程序疏漏剥夺企业整改机会,充分体现了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的平等保护原则。行政复议机构未局限于“就案办案”,而是通过面对面沟通、政策释明、推动自我纠错等方式,既纠正了违法的行政行为,又指导103家企业通过整改满足许可条件,实现了“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同时,行政复议机构进一步制发行政复议风险提示函、意见书,督促被申请人健全许可工作规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建立许可申报咨询热线、编制申报指引等长效机制,从源头上规范涉企审批与监管,实现了从“纠正一个案件”到“规范一类行为”的治理升级。
福州游客林伟明在体验了“外骨骼机器人”后说,这套设备就像一双“隐形手”托着膝盖,还可以根据体力情况实时调整搀扶力度,爬台阶时明显感觉轻松不少,“简直就是‘无痛登山’”。
记者今天(17日)从国铁集团获悉,按照提前15天预售的规定,国庆中秋假期首日,也就是国庆节当天的火车票今天开始发售。这个假期,旅客购票乘车有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