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世界发展贡献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为全球经济注入了重要动力。尽管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坚实支撑。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高于国际预期,这一表现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价为“强于预期的经济活动”。其中,中国经济通过贸易等渠道对全球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但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制造”商品畅销多个国家,为全球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撑。
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坦荡地活》是安雯时隔13年再创作的全新图文集。书中精选近180篇随笔,130张私藏图片。2021年—2024年,跨越四年的静默时刻与日常之思,她以散句式表达,呈现朴素的顿悟:关于时间的轨迹、爱与痛的印记、柔软而真挚的心绪。面对人生中场的无常与变幻,失序与崩塌,她撕碎再重新拼凑自己。历经世事,在绝望的缝隙间盎然生长,安雯仍热烈、坦荡、纯真如初。
涉海企业生产经营预期向好。石绥祥介绍,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应释放,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研发经费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比例均高于一季度。87.6%的企业对下半年经济环境持乐观或中性态度,73.8%的企业预计下半年营业利润持平或增长,89.4%的企业预计下半年平均用工人数保持稳定或增长。
我们对蒙元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往往会有一种大棋认识:自成吉思汗时代以来,蒙古就有征伐世界的雄心,且有次第灭夏、金、大理、南宋而并一天下的宏图。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温海清教授长期从事元史研究,他在新出版的《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一书中,深入考察蒙元统一中国历史进程中诸多关键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境,对传统历史叙事进行反思与研究。他认为,蒙古的世界征伐并非出于成吉思汗的规划,实由其子孙逐步推进而来,最终藉由编史者依当政者的思想、观念以及现实政治需要,加以叙事处理。在接受《上海书评》的专访时,他指出,在元史研究中应特别注意文献的倾向性叙述立场。
至于忽必烈由西向东攻宋,与以往北方征服南方的路径很不一样的问题,其实,由西而东统一天下,汉武帝经营西南夷以图南越的事例就有相似之处。《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苦心经营西南夷以图南越国的战略,就是先行据有西南之地而后再攻两广,所称“制越一奇也”,即指控制南越的奇路。虽南宋时代去西汉时代悬隔辽远,当今天再仔细审读南宋人当时针对蒙古存有所谓“斡腹”之谋的种种隐忧时,总会让人印象深刻地感觉到它们之间所具有的某种历史联系。
笔者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
食堂里,消毒餐具整齐地码放在一旁,工作人员还为不便到食堂就餐的村民准备了一次性餐盒。六道河村村民韩凤平将饭菜放到餐盒里,给84岁的婆婆送到宿舍。她家的房子在大水中受损。“吃住有人管,心里踏实了。”韩凤平说,“房子的事急不得,人活着一切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