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9月3日电(时文枝)在昆明市五华区新闻里社区,70岁的蒋玲华驻足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的文化长廊前,目光久久停留在已故公公——南侨机工韩仕元的照片上。“当年,公公和战友们开着卡车,在‘二十四道拐’上闯生死关。平均每公里都有一位战友倒下……”泛黄的滇缅公路地图和旧照片,无声诉说着80余年前那段跨越时空的壮举。
吉隆坡9月3日电 (记者 陈悦)记者近日走进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哥打基纳巴卢的神山游击队纪念公园,园内矗立着战争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前的草坪下,安息着当年在此地被杀害的神山游击队成员。
“从怀揣家国情怀回乡创业,到在这片土地上收获事业成长、与云南共创未来,我深感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命运始终与祖(籍)国紧密相连。”石云说,未来,她将继续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当好滇澳协作的“连心桥”,推动两地合作结出更多硕果。(完)
董蓉蓉说,外婆曾经问过父亲梁金山,为什么要把钱全部捐出,不留下一些给子女。他回答,国之不存、何以为家!一旦亡国,无论有多少财富也会被日本人欺辱。唯有尽己所能、倾尽家财,与祖国休戚与共。
短短数月,3200多名华侨青年放弃海外安稳生活,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分批回国,在滇缅公路上抢运战略物资。
李林原名李秀若,1915年出生于福建漳州。自幼被领养后,随养父母到印度尼西亚生活。14岁时,李林随家人回到了祖国。回国后,李林考入了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厦门开办的集美学校。
“通过海联会,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云南,捕捉商机,在云南投资兴业、生根发芽。”石云说。云南海联会成立30余年来,理事人数由不足百人发展至400余人,常年组织港澳台海外理事开展国情省情研修,为海外理事了解国情省情、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李林一边读书,一边在平民夜校宣传抗战思想,这一时期,她还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抗战青年团体,并在北平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6年李林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李林随队抵达山西平鲁一带后,三个月内就在当地组建起了2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