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之外一样“有戏”。据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磊介绍,今年百戏盛典的场景更加多元化,景区、文博场馆、高校都是百戏的舞台。昆山将以“百戏+百业”为引擎,推动戏曲与市场、文旅、消费深度融合,破圈跨界,构建戏曲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态、新业态。同时优化“看百戏、游江苏”戏曲之旅线路,创新戏曲消费场景,开展百戏秀、百戏咖啡、百戏文创等活动,令百戏在千行百业中百花齐放。(完)
四是理性支付服务费用。老年消费者在支付服务费用时,应注意缴费安全,通过正规渠道完成缴费,切勿通过转账或现金等方式将服务费用支付给个人账户等非正常经营账户;同时,警惕以“充值赠送”等方式诱导超时段、超大额支付服务费,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
一是雨季进程总体偏早,暴雨过程多,局地影响大,华北雨季长度和累计雨量均位列历史第一。主汛期(6月至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336.2毫米,较常年同期(331.7毫米)偏多1.3%;北京和内蒙古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湖北咸丰(358.3毫米)、河北易县(351.7毫米)、贵州织金(279.7毫米)等31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雨季进程明显偏早。长江中下游6月7日入梅、6月30日出梅,较常年分别偏早7天和偏早16天,梅雨量较常年偏少11.7%。华北雨季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13天,为1961年以来最早;雨季持续时长59天,较常年增多29天,与1973年和2021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长;累计雨量(356.6毫米)较常年(136.6毫米)偏多161.1%,创1961年以来的新高。华西秋雨于8月25日开始,较常年(9月2日)偏早8天。主汛期期间,全国共出现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暴雨过程多,降水点强面广,局地极端性强,“七下八上”期间北方汛情、灾情重。主汛期共出现两次特强等级的强降雨过程,其中7月23日至29日,华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多地日降雨量和累计雨量破纪录。
二是防范高温干旱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江淮、江南中东部等地多高温或晴热天气,气象干旱将有所发展。建议加强电力供应和调度,以及塘坝水库的蓄水、保水工作,合理开展水源管理和调控,保障秋收秋种的用水需求。
开幕式上,2025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代表和2020—2024年度文化和旅游部戏曲创作优秀案例入选单位代表获颁纪念证书。昆曲《薪火相传》拉开了开幕式表演的序幕,几代昆曲演员同台,展现了昆曲在发源地昆山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脉动。
新兴产业加速“领跑”。工信部聚焦发展迅速、技术先进、市场广阔、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柔性定制、共享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9.5倍,光伏和风电装备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同时,高能级的产业载体不断壮大,累计培育形成了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了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未来产业加力“生根”。工信部系统谋划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累计部署了“揭榜挂帅”攻关任务100多项,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建设了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实现了量子优越性验证,激光制造技术整体水平进入到国际第一梯队,人形机器人具备从关键芯片、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脑机接口应用从医疗领域向教育、工业等领域拓展,生物制造技术在医药健康、日化美妆、绿色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
9月9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
北方成秋敏“重灾区”,主要原因是当地的杂草花粉。潘周娴介绍说,以蒿属花粉为首,大籽蒿、黄花蒿等在内蒙古及北方多地大量生长,花粉数量多,是过敏“主力军”。北京除了蒿属花粉,“拉拉秧”(葎草)也是重要诱因。东北的豚草花粉,还有藜、地肤等杂草花粉,秋季也会大量传播引发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