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上午,百岁抗战老兵谭英在广州的家中,和家人一起观看九三阅兵直播。当看到象征着国家强盛、自主创新的尖端武器装备依次出现时,她心潮澎湃,激动地说:“中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出生于1925年1月的谭英,18岁时因目睹日军在中山的暴行,决定加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投身伤员救治与抗日宣传工作。
首部完整展现东北抗联全过程的电影《生还》,改编自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李敏撰写的回忆录,讲述了一批普通抗联战士从突破日军围剿,到进入苏联整训,改编成东北抗联教导旅,再到返回东北的全过程。
哈尔滨9月4日电 (记者 刘锡菊)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东北烈士纪念馆承办的原创展览“抗战14年的黑龙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正式开展。
一座座城市里,一条条道路上,一个个英雄的名字,闪耀在祖国大地上,连缀起今日的安宁祥和。山河永念,英名不朽。英雄并未远去,他们化作了星辰,永恒注视着我们前行之路;他们融入了山河,永远守护着这片深爱的土地。
“刚开始治理时,到处都是沙丘。风沙大的时候,人只能蹲着,不然沙子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夏天干活炎热,光膀子得晒掉一层皮,新皮长出来又接着晒,又掉一层,一年至少掉两层皮。”项目负责人宫宏斌回忆起施工的艰辛,仍感慨不已。“种树更是难上加难,流沙里树苗很难存活,我们只能种了死、死了再种,反复尝试,才换来如今这满眼的绿色。”
回溯烽烟旧岁,倭夷无道,犯我边壤。卢沟晓月,惨被兵燹;金陵古都,横遭屠亡。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苍生涂炭,饿殍满乡。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以天下为怀,力挽狂澜,首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抗战而斥降,团结而拒裂,进步而抵退,与诸爱国党派,携手同骧,凝众志以成钢。杨靖宇林海餐雪,孤胆撑东北半壁;赵一曼铁窗沥血,遗书照巾帼肝肠;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诠释忠诚;八女投江临危不屈,怀抱信仰赴激流;谢晋元孤守四行,八百壮士铸城防;戴安澜远征缅北,铁血师旅护滇疆。冀中地道,藏神兵于九地;胶东布衣,寄壮志于一针。海内外赤子,或投笔从戎,马革裹尸亦无悔;或毁家纾难,倾囊相助不辞贫。崇山峻岭间,游击健儿出奇制胜;平原旷野上,英雄儿女浴血冲锋。十四载抗战,终驱虎豹;千万众同心,复我河山。洗百年之耻辱,振民族之精神,此功此德,彪炳青史,万古流芳。
在会议旧址的小院内,有两孔坐北朝南的砖窑,左侧窑洞为当时召开会议的会议室,右侧窑洞为毛泽东旧居。作为会议室的窑洞内,几张八仙桌并列摆成一排,周围放着若干不成套的圆凳、方凳、长凳。在这样的简陋条件下,20多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领导人在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的关键时刻,围桌而坐筹划抗日救亡大计,确立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讨论通过了持久战以及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明确了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原则等。洛川会议窑洞中的灯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