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交政策,目前主要还是由德国、法国等大国主导,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欧盟外交政策,各成员国都拥有否决权。这些大国在推行自身外交政策时也会遇到阻力,过去多年一直如此。我认为未来它们也会寻求改进的方法。
做好应急保障。建立中央救灾资金快速预拨机制,改变以往先核灾再拨款的模式;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健全应急抢险救灾物资保障体系,中央储备较“十三五”末增长39.6%,建立物资联动调拨机制和快速通行渠道,缩短受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时间。
2001 年,14 万吨 / 年乙烯装置面临 “两低一高”(收率低、效率低、能耗高)的生产难题,薛魁带领团队沉下心分析三年生产数据,逐条梳理问题、验证方案,最终提出 “优化乙炔反应器操作” 等 17 条建议。这些建议落地后,彻底破解了装置困境,每年为企业增效近 4.5 亿元。“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泡在装置区,数据算错了就重新来,方案不行就调整,直到问题解决才松了口气。”
汇聚发展合力。强化载体驱动,推进国企知联会、留联会、建言献策工作室、创新实践基地等统战载体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增强组织活力,涵养党外人士成长成才、储才育才的源头活水。强化价值驱动,引导党外人士发挥自身优势,采用“夜校夜话”、“马扎课堂”等方式,开展热点焦点问题宣讲解读,助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强化品牌驱动,深入开展“爱企业、献良策、做贡献”主题活动,聚力打造“百名专家教授联百企”、“知联乡村行”等品牌矩阵,引导党外人士激发创新活力、凝聚智慧力量,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因水而兴,因水而美。襄阳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水系为脉络,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找准产业优势和特色资源:老河口启动蒿堰河人工湿地示范建设、河道岸线生态环境修复;枣阳市开展优良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创新发展采摘经济与研学教育等……生态价值转化成果正多点开花。
2022年,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开展“香港青年走进浙江”系列活动。数十名香港青年大学生行走浙江,听红船故事,看烈士画展,寻古城印记,看建设场景。青年学生长期在学校学习,虽然思维活跃,但缺乏对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深切体认。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社区、红色景点、改革开放前沿,亲眼见证国家发展成就,亲身感受社会变化,将书本上的理论阐释与大地上的实践故事相验证,实现从“知”到“信”的飞跃。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活动视频和实践感悟,增强了成千上万香港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浙港青年感受到香港与内地之间深化交流的益处与必要,更感受到基于共同文化血脉的共情、共通、共融。
谢锋说,八十年后的今天,人类又一次站在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我们应从历史和现实中汲取智慧和经验,找到未来的光明方向。我们要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始终秉持和平共处初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坚定合作共赢信心,凝聚共同发展合力。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网站)
聚焦创新创业,坚定留学人员“双创”信心。作为峰会开幕式的重头戏,每届峰会都会邀请重量级嘉宾作主旨演讲,分享“双创”经历,展示“双创”风采,传播“双创”理念,鼓励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投身双创实践。同时还在承办城市设立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海归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目前,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已成为海归人才来鲁发展的“孵化器”、留学报国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