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营商环境是培育市场主体的沃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建立统一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十四五”以来,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市场主体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此外,今年前7个月,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850亿元,同比增长51.3%,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提供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资金重点投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有效促进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和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汇聚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搞对象后,爱人在她店旁边开了家大锅炖,俩人成了当地餐饮界的“神雕侠侣”。婚后日子刚稳当,三胞胎来了,然姐懵了:“当时很纠结,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正常,怎么别人都怀一个、两个,我能怀三个?身边有个朋友的孩子有缺陷,自闭症、脑瘫的新闻也看得多,就忍不住瞎想。”
各地组织新业态、新职业等专项培训,并推广求职能力实训营,涉及简历撰写、企业参观、跟岗锻炼等,有力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能力。
在荡口古镇,华氏义庄与无锡慈善博物馆隔街相望,构成了“崇德尚善”的文化坐标。“去年带学生来做研学,孩子们在义庄了解古代慈善制度,到博物馆看到现代公益发展,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很有教育意义。”无锡某中学历史教师李敏说,她设计的“善学营”课程已成为学校的固定研学项目。
近日,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专访了加速进化副总裁赵维晨。赵维晨解释说,之所以将目标对准了足球赛事,是因为足球赛是一个高动态、强对抗、对运动控制和决策智能要求极高的场景。
今年暑期,暨南大学共组织100支校级团队及一批院级团队,2000余名师生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应用,专门组建了近20支“人工智能+”突击队。师生们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实习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服务团队还吸引了近200名港澳台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参与。
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从7月启动,将延续至12月。各地各部门推出哪些服务,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记者进行了采访。
那一年,毫无餐饮创业经验的然姐开起了当时饶河县最大的三层烧烤店,“生意挺红火,好的时候一年能挣近百万。”也是那一年,她认识了后来的爱人。然姐笑道:“他天天来吃烧烤,连着一个月,我琢磨这人怕不是有毛病,后来才知道是奔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