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保存只是裴瑾日常工作的其中一环。在资源库楼上,便是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这里承担着川产药材道地性的大数据机理、特色品种的基因组学、高寒濒危稀有药材野生变家种的生物繁育等重大攻关研究。
佛光寺位于山西忻州,是我国现存等级最高、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梁思成先生口中的“中国第一国宝”。作为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胡俊英介绍,为实现文物保护工作精准落地,忻州制定实施《忻州市佛光寺文化景观保护条例》,这是全省首部针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景观保护的立法,科学划定保护工作范围与对象,强化对自然山水、文物古迹等系统性保护。在胡俊英看来,这是当地文化遗产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从单体保护向文化空间保护的战略转型,法理与技术的双重创新使千年古建兼具历史真实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价值。
记者近日走进救助站看到,各功能区分布错落有致,除康复和动物医院功能外,大部分功能区设在宽阔的高原草场。在草食动物保育区,藏原羚、马鹿不时经过,偶有岩羊幼崽在站内穿行。它们将在经过一系列专业养护和监测后,放归野外。
阿拉木图人口近200万人,民航吞吐量规模在1000万人次;乌鲁木齐人口超过400万人,民航吞吐量规模在2700万人次。“新疆人均乘机次数更多,但乌鲁木齐国际旅客吞吐量不到阿拉木图的十分之一,国际货邮吞吐量更是阿拉木图的零头。” 李瀚明认为,换个角度,差距就是上升的空间。
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助站依山而建、与山相融。作为中国唯一建在国家公园内的野生动物救助机构,该站24小时不间断运转照看受伤收容的动物,近距离守护高原生态链。
在王蒙眼中,新疆各族同胞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共享着诸多优秀精神特质:崇尚节约、勤劳、敬老,深怀对家乡、祖国与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天色渐晚,记者走下哨楼。黑绒布般的夜幕笼罩着群山,远处闪着星星点点的光亮。此刻,无形的电波和智能的“鹰眼”,与官兵的忠诚和坚守共同编织起一道立体防线。
“以前觉得法院离得远,现在看《忻说法》,觉得法官就在身边。”在忻州,很多人有个习惯:遇到法律困惑,先点开《忻说法》看看有没有类似案例;茶余饭后刷手机,也会随手转发节目里的法律知识点。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处处长温振华告诉记者,《忻说法》是该院网络普法工作的创新实践,核心就是把“忻州味”融入法治宣传。开播两年多以来,《忻说法》始终坚持“讲述身边的法治故事”这一定位,所有素材都来自忻州本地的典型案例——小到“双十一”的消费陷阱,大到土地纠纷、家庭矛盾,都是老百姓日常可能遇到的事儿。45期节目期期都接民生地气,成为忻州人朋友圈里的“普法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