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魂,同仇敌忾赴国殇。走进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大厅中央,抬头看到“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的牌匾高悬,牌匾之下,是令人血脉奔涌的全民抗战图景:农民抗日协会在参军、支前、生产一线扛鼎;妇女抗日协会送子送郎参军,做军鞋、护伤员;青年抗敌协会活跃在宣传、治安和学习前沿;商民抗敌协会支援物资、平抑市价,守护民生命脉;佛教抗敌协会在宗教场所传递抗日信念;儿童团稚嫩而坚定地站岗放哨,琅琅书声与抗战歌声在街巷回响。在图景的背后,我看到了阿訇李叔度脱下长袍拿起枪,带领回民游击大队屡建奇功;达浦生远赴海外揭露日军暴行,广泛凝聚国际力量对抗日的支持;汉族农民朱二先生用亲子作保,救下新四军伤员,演绎“舍子救英雄”的壮举;贺飞霞烈士面对酷刑坚贞不屈,用生命诠释“不落的彩霞”的担当。这多维立体的组织网络,正是毛泽东“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统战策略的鲜活样本。这些故事也印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里,一直蕴藏着团结御侮的基因。
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中日双方共投入近百万军队,战况极其惨烈。为向国内外宣誓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0月26日深夜,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2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闸北四行仓库四天四夜,击退日军十余次围攻,毙伤日军200余人。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如何解读中外人工智能科研生态差异?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将如何跨越技术与伦理的边界?人工智能的全球对话是竞争还是共生?齐国君近日接受“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作出解读。
“也想过退休,但剧团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多年来,洪德文利用业余时间教授传习所的孩子们学艺。面对调皮的孩子、有限的时间,他忍不住摇头,却仍希望有更多孩子加入传承高甲戏的队伍。
此次比赛8月5日开幕,共有北京、黑龙江、吉林、上海、中国香港、哈尔滨、齐齐哈尔、北京冰协8支代表队共166名运动员参赛,在6天比赛中进行24轮对战。
在许多学校,转专业并非高不可攀。灵活宽松的转专业政策背后,并非鼓励所有学生盲目追求热门,而是为了留出更多持续探索和发展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找准兴趣结合点,从而提升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的匹配度。学生确有实力,无论转哪个专业,都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在这种情况下,尝试一下转专业未尝不可。但不同的专业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一定要充分考量自己是否符合这些要求。
世界机器人大会正是合作理念的实践平台。保罗·洛佩斯观察到,大会展示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中东、非洲等国机器人技术与产品,汇聚了全球最前沿的实践案例,各国企业和科研人员相互交流学习,证明合作共赢远比零和博弈更具生命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修订后设有五章七十六条,调整了法规整体结构,强调监督方式的综合运用,旨在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效能,推动全面依法治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