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空间被“搬”进了“环省行”展厅。站在大屏幕前,通过裸眼3D技术,在5分钟内穿越大运河沿线8省17市,身临其境感受运河之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介绍,为了将“5G大运河”带到更多地市博物馆,该馆攻克技术难题,制作出可以适配不同场馆条件的轻量化版本,虽“轻量”,但效果不减。
正值暑假,家人准备外出旅行。做攻略时,买门票、订酒店、找餐厅,一开始很让人“头大”。多尝试,显转机。有的电商平台上,门票与酒店信息同步推荐,订酒店时提示附近美食,还有的直接推出“景酒套餐”,“一站式服务”免了很多“选择困扰”。
它曾风头无两,是北京唯一的综合性涉外商店,1979年,可口可乐进入中国,首先出现在友谊商店和一些涉外宾馆的柜台。英文书籍、日本东芝电视机、羊绒衫等“奢侈物件”,只有在友谊商店凭外汇券才能买到。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燕莎、赛特等现代化商场崛起,以及外汇券的废止,友谊商店因设施陈旧、商品单一,落入无人光顾的境地。
再看科技。入境旅游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嗨游”上线,游客只需选择时间、人数、偏好等信息,便能获取个性化行程,还可享翻译、打车等延伸服务。
日本内阁府公布的资料显示,日本政府近年来不断出台诸如《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推进法》等法律法规,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补贴力度,制定包括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商业化普及、振兴教育及人才培养等一揽子战略,还喊出“致力于成为全球AI开发与应用最便利的国家,以及AI研究者最向往的国家”的口号,但人工智能技术更新速度之快,恐怕已经远超日本传统官僚体制的响应速度。面对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演进日新月异、竞争瞬息万变的现实,日本能否及时跳出“保守与稳健”的迷思,重整旗鼓推进产业发展,仍有待观察。
日本总务省于7月公布了2025年版《信息通信白皮书》,其中与人工智能(AI)使用率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日本只有26.7%的民众“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虽然这一比例约为上一财年的三倍,但总务省统计显示,中国民众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率达到81%,美国则为68.8%,日本在这一方面已明显落后。
近年来,广东舞剧创作呈现出题材拓展、风格多元的显著趋势,涌现出《沙湾往事》《咏春》《醒·狮》《旗帜》等一批立意鲜明、风格各异的代表性作品。从技艺传承到地域记忆,从青年奋斗到家国叙事,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近年来广东舞剧创作的丰富图谱,也呈现出广东舞蹈人在题材选择、艺术表达与文化自信之间不断寻找平衡的实践路径。广东歌舞剧院近年的创作更加关注“人”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文化中的活态感知,以及日常生活所蕴含的情感密度。这种创作经验,也为中国舞剧的未来打开更多可能。《人在花间住》所代表的,不仅是一部优质作品的成功,更是一种新叙事方向的浮现:它启发我们重新理解“好故事”的标准,也提醒我们,舞剧之所以动人,从来不在于它多么宏大,而在于它是否足够真诚、深情,是否足够贴近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