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公里外,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呈现另一番景象。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的10座白色超大型LNG储罐巍然矗立,宛如巨大的“气墩墩”。在冷能交换中心展示区,一条特制管道连接着冰淇淋机,按下按钮,不到十秒就产出一个个用LNG冷能制作的冰淇淋。这套年处理200万吨LNG、制冷功率23兆瓦的冷能供给系统,正将零下162℃的LNG冷能分为深冷、中冷、浅冷三级利用,延伸至冻干食品、冷水鱼养殖、冷链物流等产业。一路之隔的养殖基地里,大西洋鲑在冷水中畅游;旁边的冻干食品厂工地塔吊林立,施工车辆川流不息。
加强准入管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面落实分区管控制度,“十四五”期间,全国高排放、高污染项目环评审批数量持续下降;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的环评数量不断增加,2025年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44.4%、31.3%;“十四五”以来,审批电子信息制造类高技术产业项目环评文件1.46万个,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国已建成“两级、三类、一清单”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各地均已发布省、市两级管控方案,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种类型4万多个管控单元,制定差异化准入清单。“今年还将开展分区管控方案5年定期调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有力支撑。”郭芳说。
20日晚,“田园‘疯’装秀”将掀起本届文化周的高潮。“疯装”是乡城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饰文化之一,色彩艳丽、造型夸张,蕴含着当地民众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与热爱,更融合藏族、汉族、纳西族文化元素,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
桂林市委书记李楚表示,桂林是中国与东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桥头堡”。自201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永久落户桂林后,桂林市委、政府落实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要求,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就在本周早些时候,中美在高科技领域又展开新一轮博弈。9月12日,美国政府宣布将32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其中涉及23家中国企业。作为反制,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表示,近年来,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对华采取一系列禁止和限制措施,包括301调查和出口管制措施等。这些保护主义做法涉嫌对华歧视,是对中国发展先进计算芯片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遏制打压,不仅危害中国发展利益,还严重损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转机出现在光伏电站建成三年后。光伏板对阳光的遮挡使当地水分蒸发减少30%、风速降低50%,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提升至80%。但茂密的杂草又影响发电效率,人工清理耗时耗力,成效也不一定明显。
从青藏高原科学观测到远海通信保障、从草原生态精细监测到助力精准天气预报……中国浮空器(艇)技术正以“多面手”姿态融入国计民生关键场景。浮空艇团队表示,随着鲁朗试验任务取得的新突破,中国这一自主创新技术将持续向更稳架构、更高性能、更广应用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