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实施城市更新既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路径。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系统谋划、精准施策。
2012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重访艾奥瓦州。这次访问进一步深化了这份特殊情谊。习近平主席清楚地记着艾奥瓦州老朋友们的点点滴滴,令我们大为感动。他还邀请我们参加多场活动,拓宽友好交往。这位深受我们爱戴的中国朋友,十分重视两国民间交流和地方合作。
6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消息,自然资源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被开除党籍,涉嫌受贿、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声明表示,今年7月9日至21日,反政府武装“M23运动”在刚果(金)北基伍省鲁丘鲁地区的4个村庄杀害了至少319名平民,大多数受害者都是当地农民,其中包括至少48名妇女和19名儿童。
坚持民生导向。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聚焦民生痛点,重点推进管线老化改造、加装电梯、增设停车位、完善适老化设施等民生工程。建立“居民需求清单”机制,通过入户调研、社区议事会等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5年间,中国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中国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速,高质量发展的红利逐步显现。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我国优等地仅占31.24%。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红黄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盐渍化加剧等问题突出,这些现实不仅制约了粮食单产增长速率,也导致化肥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是遏制土壤退化趋势的治本之举。耕地质量建设投入大、周期长,亟须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予以推动。2022年黑土地保护法的实施为国家珍贵土壤资源保护树立了法治标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标志着耕地质量提升已上升至与数量保护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高度。此次《草案》的制定,以“长牙齿”的措施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培肥、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等提供法律保障,必将推动耕地质量提升工程进入大规模、制度化实施新阶段。
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消费者,发现多数消费者难以区分“药准字”“械字号”和“企标产品”的差异,一部分受访者误认为“械字号就是药品”,而更多人则认为“有执行标准的产品就安全有效”。这种认知误区为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用“企业标准”冒充“国家标准”,将“医疗器械备案”包装成“医疗认证”,甚至将“物理刺激”混淆为“中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