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老师携新书《狐狸与刺猬: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与复旦大学严锋老师展开对谈,本次活动由知名播客《忽左忽右》主播程衍樑担任主持,共同探讨在后浪崛起、网红当道的当下,当代知识分子如何自处以及如何有效介入公共生活。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孙亚夫致辞时表示,台湾光复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被日本霸占的屈辱,回归祖国怀抱,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果,也构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所有中华儿女牢牢铭记。台湾光复80年来,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以后也更不可能改变。
许纪霖: 2003年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事实上我要回应的是90年代到2000年初第一次知识分子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和今天有点不一样。改革开放以后知识分子迎来了春天,80年代知识分子天然认为自己是精英。90年代,特别是1992年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碰到了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为什么?当时知识分子碰到三个挑战:
习近平指出,中马两国志同道合、休戚与共。去年我们一致同意把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中马命运共同体。一年多来,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近年来,非法收购、销售医保骗保购买的药品违法犯罪形势十分严峻。一些犯罪分子组成犯罪团伙,通过非接触式手段,倒卖医保骗保药品非法牟利。
请许老师给我们稍微讲一讲,前面您提到的五四那一代人,林琴南、吴宓他们和白话文运动的这批运动干将之间所谓的成败。我的想法可能跟一些人的个人特质有关,有一些人具备能够在互联网时代成为网红知识分子的特质,有的人不具备这样一个改变的心态、勇气或者观念,这正好应和了您的书名,借助了您的概念,把知识分子分成不同的类别,至少是狐狸和刺猬两类,趁这个机会可以解释一下再版后用这个书名的原因,以及狐狸与刺猬背后代表的知识分子各有哪些不同的特质吗?
“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当中国军人英姿挺拔走过主观礼台,坐在习近平总书记身旁的俄罗斯百岁老战士叶夫根尼·兹纳缅斯基,满怀敬意地竖起大拇指。习近平总书记微笑向他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