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抗击疫情,再到乡村振兴,石云始终与云南发展“脉搏”同频共振。多年来,她捐建了13所“石云侨心”学校;资助120余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捐资支持修建乡村道路、饮用水工程、卫生所及民航事业发展,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和疫情防控物资捐赠工作。先后荣获云南省“社会扶贫先进典型”及“三八红旗手”称号。
故居内惠通桥模型一侧的展板上写:梁金山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可通行汽车。有人提出此桥应叫金山桥,梁金山却说修桥是为了互惠互通,应叫它“惠通桥”。
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用五个前所未有的超大号铅字“日本投降矣!”,向全国人民报告了抗战胜利消息。次日《大公报》刊登的社论《日本投降了》中写道:“中华民族不是没有光荣的历史,中华民族更不是一个卑屈的民族。”
香港9月3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特区政府3日在香港大会堂纪念花园举行官方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这次阅兵,共有45个方(梯)队受阅,首先接受检阅的是13个徒步方队,人民军队全面深化改革后形成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4个军种、4个兵种方队和武警部队方队,首次擎军兵种军旗和武警部队旗集中亮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日寇的铁蹄踏碎白山黑水的安宁,当敌机的轰鸣划破重庆的夜空,无数中华儿女在山河破碎的绝境中,毅然做出了不平凡的抉择:赵一曼受尽酷刑,却仍高呼“甘将热血沃中华”,以铮铮铁骨铸就信仰的丰碑;左权将军在十字岭战斗中身先士卒,在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恰是对他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的真实诠释;狼牙山五壮士将敌人引至大部队撤离的相反方向,在弹尽粮绝之际,毅然纵身跃崖,体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并非天生的英雄,却在国难当头之时,选择将“小我”融入“大我”,以血肉之躯为同胞们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让民族的脊梁在烽火中愈发挺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爱国侨领陈嘉庚把《南洋商报》从午报改为早报,第一时间向新马各地的读者报道中国战事。七七事变后,《南洋商报》成为新加坡、马来亚华侨抗日活动的舆论中心和精神向导。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习近平的亲切问候鼓舞士气。“主席好!”“为人民服务!”受阅官兵斗志昂扬,响亮的回答声震长空。当习近平乘检阅车驶回天安门,受阅官兵齐声高呼强军口号:“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用最响亮的声音发出最豪迈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