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记者韩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从西安演唱会的“票根+商圈”联动,到南昌“登机牌变消费券”的“航空+文旅”创新,多地“票根经济”火热,串联起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万亿级消费市场。
从长远看,全面落实数字标签是大势所趋。数字标签可展示的还包括配料来源、生产工艺、产地信息、食用方法、产品追溯、食品安全与营养等信息。传统实体标签一经印刷便无法修改,数字标签展示内容不得篡改,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更新,同时确保信息修改过程可追溯。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对食品厂商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这也将推动所有预包装食品厂商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
2024年初,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图书馆改建工程即将施工,该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虽通过泰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以下简称市图审中心)的审查并取得合格证书,但在无障碍设施设计方面仍存在无障碍卫生间设置不合理、部分区域未设置无障碍通道等12处问题;泰州市海陵区全民健身中心等5个公共场所建设项目也存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上述情形不符合《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以下简称《通用规范》)有关规定,工程建成后亦不能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需求,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公器私用,将地质调查、矿产开发等权力作为敛财纳贿的工具,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项目承揽、矿权审批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很多消费者都会遭遇这样的问题:拿着预包装食品查找生产日期,但是翻来覆去找不到;想要研究一下配料表,看看成分,却因为字体过小而看不清……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厂商受限于预包装食品实体标签版面,为了符合法规要求,不得不缩小字体把所有相关信息列上;生产日期喷码设备定位不够精准,导致日期喷码位置比较随意;有些预包装食品厂商想利用实体标签版面较小的现实因素浑水摸鱼,误导消费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粮生产是全年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当前,我国秋粮作物正处在生长关键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重要阶段,从东北平原的玉米大豆到黄淮海地区的水稻,从长江流域的中晚稻到华南地区的特色杂粮,亿万亩良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病虫害防控压力以及农业生产现代化转型需求,打好秋粮生产保卫战,不仅是保障全年粮食产量、稳定物价民生的现实需要,更是夯实农业强国根基、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战略举措。
一段时期以来,竞业限制在实践中出现了扭曲和异化倾向。不少企业滥用竞业限制,不论岗位、不论级别,都列入竞业限制范围,甚至出现“全员竞业”的极端案例。还有一些企业以保护商业秘密为名,用“天价违约金”限制劳动者再就业的区域和行业。这些做法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择业自由,还阻碍了人才的正常流动,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劳动力市场的活力。
舍弗勒集团就是德国十大家族企业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滚动轴承制造商和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自1995年在太仓落户以来,舍弗勒已在中国设立6大研发中心、17座工厂,拥有员工近2万名,2024年中国区营收约34.9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