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8月8日电 (记者 张茜翼)“希望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推动菲律宾优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落地,并进一步拓展菲中经贸合作空间。”菲律宾华商王威廉一行7日走进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实地考察投资环境,探寻合作商机。
桑登夫妻俩是附近普玉一村的村民。普玉一村这个被冰川和湖泊怀抱的村庄,曾经是附近最闭塞的地方,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雪山的宠儿”。去年全村旅游收入600多万元,户均增长两万余元。目前,村里已经开起了七家民宿。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玉成号画坊第七代传承人张宏向记者介绍道,杨柳青年画共有“勾、刻、印、绘、裱”五道工序,其中,最见功夫的“绘”工序,仅人物脸部彩绘就有近20步精细操作——从打底、分染到开相,每一笔都需凝神静气。
其中,小学男生的日均运动时间从2019年的34.2分钟,增长至2023年的57.2分钟。研究指出,这表明人们正转向更积极的生活方式,这可能是受政策干预、学校活动项目和公众健康意识增强的推动。
时隔6年,王威廉再次来到海南,与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进行座谈,考察国际消费精品产业港项目,详细了解园区产业规划、人才引进政策及税收优惠措施。他特别关注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政策对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利好,计划在此设立热带水果冰淇淋工厂和饮料厂。
但随着税收征管能力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不断提高,企业实际税负正在逐步接近名义税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痛感会更明显,一些企业如果不能承担可能会选择停业,这不仅影响就业,更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上午10时,调研团队走进玉成号年画坊。这座源自1926年的老字号,历经时代变迁仍坚守着最传统的年画技艺——1953年成为“杨柳青年画互助组”发源地,1958年并入天津杨柳青画社,1993年由后人霍庆顺复建,2019年玉成号第七代传承人张宏创办体验坊……百年流转间,玉成号画坊一直是杨柳青年画技艺的“活化石”。
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再遇见——中欧建交50周年特别策划》,其中邀请数十位来自中国与欧洲各国及欧盟机构的各界代表性人物,通过他们的亲历、记忆与洞见,讲述这段关系如何影响着个体、社会乃至世界的走向。我们努力呈现一幅更加立体的中欧人文关系图景,也倾听他们对中欧未来的真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