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副司长陈凯:“医共体建设发展,出发点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服务,本质是推动县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人员下沉基层,来推动服务和管理一体化,进而打造优质高效的体系,来更好地保障群众获得安全有效系统连续的服务。”
看中医更方便:2024年全国中医类总诊疗人次较“十三五”末增长60%,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已达到96%,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约90%开设了中医临床科室。
“十四五”时期,公共卫生防护网更牢:传染病监测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机构、2.8万家发热门诊和1041家哨点医院,29个省份建成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所有省级和90%以上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能力。建成25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
高原之上,始终闪耀着宝藏青年的光。在珠峰禁区,土登曲塔和同事们甘当“气象哨兵”,用精准数据为登山者、科考队编织安全网;拉林铁路线上,年轻的工程师用精密仪器,为螺丝、电路“把脉问诊”;在自己的家乡,90后藏族姑娘措姆返乡创业,带动乡亲们致富,“让老土地长出新希望”……用专业、坚守与热爱,让雪域高原披上新装,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夯实发展基础,年轻人不愧为促进高原发展进步的新生力量。
这类群体在午睡时需要格外注意睡眠时长,这是因为在午休的时候,血液流动速度比较缓慢,又刚吃过饭,本身黏稠度高的血液易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有诱发中风风险。
老人们大多总是“隔代亲”,孙子孙女们回来得频繁了,他们也逐渐接受了村子里的变化。以前,村子的历史往往是口耳相传,老人在榕树下用故事讲给晚辈听;现在,这些老人的讲述被录制成了音视频,放在新建的村史馆里供人随时学习。这一变化也让不少老人欣喜不已。
1920年,《水浒传》研究的开山之作——《〈水浒传〉考证》提到:“自从金圣叹把‘施耐庵’的七十回本从《忠义水浒传》里重新分出来,到于今已近三百年了(圣叹自序在崇祯十四年)。这三百年中,七十回本居然成为《水浒传》的定本。”(《中国章回小说考证》)此论述核心观点即认为,金本是清代《水浒传》的定本,也就是当时唯一流传的版本。
人气火爆的“魅力香巴拉”非遗市集集非遗展示、现场汇演、互动体验、产品售卖于一体,以“可触摸、可参与、可分享”的形式,16个主题展台集中呈现乡城及周边地区的文化瑰宝,让游客深度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