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东北亚区域其他五国的9个重要商协会和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协办的国家级展会,是由东北亚区域六国共同参与并面向全球开放的国际性综合博览会。
2025年前7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运输货物87.2万标箱,较2024年同比增长75.3%。国家铁路累计发送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976万标箱,同比增长17.1%。
马鞍山8月20日电 (黄莹 夏思楠 倪秀刚)“在采石矶,我们穿着汉服,以酒敬诗仙,那一刻仿佛真的穿越回了李白笔下的盛唐。”来自日本的华裔青少年林秋月18日在马鞍山市采石矶太白堂闭营仪式上这样分享。
柳树人,1905年出生于贵州安顺,1926年4月至1927年8月在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参加过保定战役、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和昆仑关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屡立战功。
南宁8月20日电(黄艳梅 刘汉琪 李心语)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19日介绍,广西积极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区医师队伍持续壮大、水平层次不断提升。2024年,广西卫生人员总数达55.96万人。
本届书展放大票根经济,将阅读融入城市的多元生活,以文化赋能消费。首次发放惠民阅读券每天都被一抢而空,核销率近100%。书展现场基于图书的文创产品销售火爆,买书送古埃及文明大展门票、凭书展票根兑换上海书展乌镇阅读分会场景区门票等活动,让读者在享受购书乐趣的同时也得到满满的情绪价值。
以“课程嵌入”贯通育人链路,增强“大思政课”的知行转化力。项目式实践要有效提升思政引领力,必须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破解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两张皮”的困境,构建“知行合一”的育人生态。首先,知识重组,专业课程内容向项目转化。利用项目本身的跨学科属性,将专业课程核心知识模块转化为项目实践的“任务包”或“问题集”。围绕综合性实践主题,思政教师、专业导师、行业专家共同设计任务链。这种基于真实问题的知识重组与供给,打破了传统学科的藩篱,使学生在项目中自然领悟知识的整体性与思政的统领性,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其次,能力贯融,专业能力培养向项目借力。项目式实践是能力锻造的熔炉。学生在项目式实践中不仅产出项目成果,更能够通过系统性实践过程,全方位锤炼青年适应时代要求、担当复兴大任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有效促进了“知”与“行”的深度转化。再者,场域延展,专业实践场景与项目衔接。项目式实践将育人场域从教室延伸至广阔天地。通过构建“课程教学-项目实践-反思提升-成果辐射”的闭环,项目前理论铺垫与价值引导,项目中实践探索与能力锤炼,项目后成果凝练及社会传播,形成一个持续深化、影响扩大的全域育人生态。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提出在南海问题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201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再次创造性提出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这些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妥善处理它们之间的争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对此应保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