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惠说:“中医药是个巨大的宝库,我们要守正创新、传承精华,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血液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先后开展了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老年白血病等病种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血浆置换、血细胞单采、床旁血滤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疗法。
“当代青年需要深入理解这段历史,将个人发展与时代需求相结合,通过传承红色精神,实现自身价值,承担历史责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王晓勇在接受采访时说。
科教融汇互促,点燃创新“引擎”。学院形成“一个平台为主体,两营活动为两翼,多项赛事为延伸”的特色工作机制,以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未来”五创能力为核心,整合实验室资源,构建“创新工场+创业基地”双平台。近3年,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各类竞赛中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500余项,创立公司10余家,申请专利200余项。
王亚南认为,职业本科扩容不仅是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对症良药”,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职业本科教育因其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开展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具有相较于其他教育类型的先天就业优势。同时,职业本科以‘专业跟着产业走’为核心逻辑,能够有效填补制造业高端化、数字经济崛起带来的人才缺口。”
当前,数据要素作为驱动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有效破解了文化资源分散化与静态化难题,成功突破了文化传播时空区域性限制,持续拓展了文化业态创新同质化困局,打破了市场、技术与资源之间的孤立或割裂状态,极大地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精神生活上的体验感、参与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文化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能够从深层次激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活力,助力国家数字文化资源基础体系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未来,应构建更加高效畅通的文化数据市场流通机制,进一步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协同治理和保障制度,切实加强国际文化数据交流与合作,持续参与国际文化数据标准制定和科学治理,持续推进文化领域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内蕴的强大动能。
“同时,做好资源互通,学校与企业硬件资源共享,如生产线、场地、实训设备;智力资源对流,学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技术革新,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兼职任教,实现院校和企业双向赋能。开展评价互认,人才评价以产业要求为标准,如以技能证书代替分数评定、以产线工艺技术问题为毕业设计方向,将院校人才培养置于产业标尺之下。”林克松说。
今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出台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进一步打破市场壁垒……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活力。
周坚红发现,许多女性因缺乏健康知识而罹患疾病,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女性普遍对自身健康认知不足,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2016年,周坚红牵头设立“花样年华”科普团队。几乎每一个假日,周坚红都要到各地做妇女健康科普讲座。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邀请当地的妇科医生一起组建公益交流群,让当地医生参与女性健康管理。她还通过社交账号的科普公益交流群,为群友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