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同年,农行拉萨堆龙德庆区支行原行长多吉投身高原金融事业。从最初徒步、骑马下乡,到后来驾车开展服务,他亲历了西藏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高原金融60载的沧桑变迁。他说:“我刚参加工作时,办公条件十分艰苦,冬季没有暖气,即便到了中午,全身依旧发凉。”
他表示,闰月之所以常在4、5、6月份,是因为夏至前后的节气时段比较长一些。按照前述计算方法,容易导致接下来的一个月没有“中气”,闰月也就出现了。
如今,全功能流动服务车取代了马队,还配备了通信设备和便携式终端,每年沿着固定路线穿梭在高原牧场、农家,把取款、贷款、转账、开卡等服务送到农牧民家门口。
在采访中,记者一路倾听西藏边境村的变迁与创业者的故事,他们共同诉说着西藏金融服务逐渐告别“空白地”的时代蜕变。金融服务始终将金融“活水”注入乡村振兴的每个角落,悄然改变着高原的发展节奏与生活温度。(完)
时光荏苒,曾经的战场如今已成为火烧庄六堆全民抗日参战纪念公园。步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知名书法家、教育家于右任所题颂诗:“气与河山壮,名争日月光。煌煌民族史,照耀火烧庄。”
前两天,安徽一个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他放在车内的清洁喷雾在太阳暴晒下突然爆炸,击穿了前挡风玻璃,罐体一半露在车外。他心有余悸,感慨所幸车内当时没人,也没有起火。
乘坐银发旅游列车,上下床铺是高频场景。2024年初改造车体时,刘发鹏通过列车运营方收集到不少乘客意见:有人反映床铺爬梯的踏面过窄,脚踩起来很疼。许多老人腿脚不利索,小小爬梯关系人身安全。
要不是专家介绍,记者实在难以想象,展柜里一只相貌平常的灰陶器竟然是一件“重器”!这是一只出土于古州城遗址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陶量——没错,就是当年秦始皇统一的“度量衡”的“量”,用以测算容积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雄安考古队队长何岁利介绍,经过实验,这只量的容积是2067毫升,相当于汉代的10升(1斗)。看着它,“不为五斗米折腰”突然就具象了。在何岁利的指点下,记者看到陶量的外壁靠近口沿处刻画着“都乡定里”四个字。他介绍,“都乡”是秦汉时期郡县治所所在的行政单位。难怪这只都乡定里官方使用的陶量被何岁利戏称为“重器”,因为它实证了古州城(时称“鄚城”)是当时鄚县的治所——原来,雄安这座“新城”竟有着至少两千年的建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