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在新疆,无数个像唐俐捷这样的年轻人奋斗在天山南北的绿洲里。据了解,陕西已有近7000名青年,踏上服务边疆的征程,380余人选择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当日,2025年“两岸同源中华情·青春少年陇上行”台湾青年研学团一行来到甘肃庆阳,在中医鼻祖岐伯故里,岐黄文化的发祥地,感受陇东地区深厚的中医药文化。
随后,“河灯寄梦·欢歌资源”文艺演出在资江畔上演。当地民族歌舞、传统戏曲与现代创作交织,延续了河灯歌节的传统习俗;压轴的河灯漂放环节,数万盏手工河灯被缓缓放入资江,顺流而下形成蜿蜒光带,宛如“水上银河”。“每年都会带着孩子来放河灯,这是我们资源人的传统,也是传承文化的方式。”带着全家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张先生表示。
作为美国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馆长,今年75岁的嘉兰惠女士受邀来华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到阅兵现场观礼。这是继2015年之后,嘉兰惠第二次受邀来阅兵现场观礼。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独家专访。
陈林表示,中国逐步迈向强盛的进程,令海外华侨华人倍感振奋与荣光。身为媒体工作者,他定当善用桥梁纽带作用,融通多元传播形式与全媒体矩阵,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鲜活的中国。
但文化背景不同,学习汉字书写的感受也不同。村田埜乃表示,相对来说,汉字学习对自己而言,不是最大的挑战,“我遇到过来自欧洲的同学,发现他们在学习汉字时,会先将其当成图形,之后再拆分练习”。
2015年,在美国留学的李岩竹希望将飞虎队这段历史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拍摄主题。她与嘉兰惠相识后,嘉兰惠为她详细讲述了外祖父陈纳德将军的故事。李岩竹也被飞虎队的历史深深打动,决定为传承这段中美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10年时间,李岩竹与嘉兰惠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嘉兰惠亲切地称呼李岩竹为“我的‘中国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