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勒屯古街的创业热潮中,来自喀什的青年阿布都拉・如孜也抓住了机遇。今年5月,他的鲜榨果汁摊一开张便广受欢迎,凭借干净卫生的操作和实惠的价格,摊位前常常排起长队。生意最好时一晚上能卖出200多杯,石榴汁、哈密瓜汁的清香弥漫整条古街。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
五十年春风化雨,中欧从相识到相知,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合作之路。“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段跨越山海与制度差异的关系,如今已不仅是一份经贸数据的增长图谱,更是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之间思想互鉴、理念交汇的深层对话。
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洛阳江出海口。始建于北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洛阳桥通体由巨大坚硬的花岗岩石砌筑,现存古桥长约731米,宽4.5米,有45座石墩。桥面以300多条坚固的条石铺就,最长的约11米,重达十多吨。桥面两侧有525根石柱作为护栏,其中104根为狮身栏柱。
“更快”是发展速度更快。“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了“亿千瓦级”规模,连续跨越了11个亿级台阶,合计装机由2020年的5.3亿千瓦增加到今年7月底的16.8亿千瓦,年均增速28%,占到“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0%。
千百年来,洛阳江潮起潮落,洛阳桥雄姿犹在。洛阳桥的主要原材料是花岗岩石,桥上的石雕工艺也备受赞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桥头的四尊护桥将军雕塑和特别造型的石柱,它们也被当地人称为千年守桥“人”。
然姐的镜头里,多了东北的热乎气。冬天在院子里铲雪,仨娃裹着棉袄滚成一团;盛夏带着孩子种菜,老二拿把小锄头舞得有模有样;春风刮起杨絮,她蹲在灶台前贴玉米饼,蒸汽热热腾腾……
缂丝,又称“刻丝”,采用“通经断纬”的复杂织造技法,以生蚕丝为经、彩色熟丝为纬,依图案挖织而成,因其效果如雕刻般立体清晰,故得此名。该工艺自唐代就已出现,至宋代成为皇家御用之物。由于织造缓慢、成本高昂,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喀什所出此袍,更是目前国内罕见保存完整的宋代缂丝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