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苏州人张志坚是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如今已成为新桐乡人。“有人调侃我是生在二线城市,学在一线城市,最后扎根在了三线城市。”谈及留在桐乡的原因,张志坚笑着说出了两个理由:一是“事业留才”,二是“政策留才”。双重支撑下,张志坚所在团队实现研发突破,所在企业成为我国首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并实现大规模生产复合纤维的制造商。
建好服务阵地,让新就业群体更有归属感。近年来,各地涌现出很多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地方,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能提升大家的归属感。新就业群体来源广泛、流动性强,要聚焦他们的工作生活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政策。要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更加贴合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比如,很多外卖骑手希望驿站提供吹风机,因为雨天在外跑单子,手机可能进水、头发也会湿。广大消费者的一个微笑、一句理解、一次感谢,也能增添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成就感。多一些耐心宽容,少一些焦急催促,社会将因互相理解而更温暖。
至于你刚才提到的“千镇一面”现象,其背后是多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在规划设计环节,部分地方政府聘请的设计单位资质不足、专业性不强,没有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而是直接套用其他地区的成熟样式,导致古镇建设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的趋势。例如,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的仿古街区,但实际上,徽派建筑主要分布于皖南地区,在江西北部的婺源也有一定影响,而在其他区域并不具备历史和文化基础。这种不分地域、照搬照抄的做法,使古镇失去了应有的地方特色和文化辨识度。
四是实现居民与游客的和谐共处。通过适度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业态,让原住民成为古镇发展的受益者,从而增强其参与保护的积极性,避免“空心化”现象的发生。
教育领域的参访重点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生们首先探访位于校园图书馆内的嘉庚书房,通过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展览陈列,深入了解厦大创办人陈嘉庚倾资兴学、心系桑梓的事迹。随后,学生们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在校学生展开面对面深度交流。
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举措和经验,也应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早在2018年,浙江嘉兴便创新提出行政检查要“综合查一次”,尽可能地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历经6年探索实践,去年《嘉兴市综合查一次若干规定》出台,改革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通过地方立法固化改革成果,形成能够在相关区域甚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是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的体现,有利于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是出行体验更美好。交通运输部开通定制客运线路9000多条,满足了旅游、通勤、商务出行等个性化需求。完成了1.3万个公交站台的适老化改造,5000余座地铁车站可无障碍进出站、上下车。交通运输部也非常重视高速公路节假日的交通服务保障,在节假日出行高峰,主要有两方面的风险:一是大城市周边公路拥堵;二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紧张问题。针对充电繁忙服务区,交通运输部实行了“一区一策”来强化服务,已经累计建成了充电停车位6.2万个,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了98.4%,有效缓解了“里程焦虑”,高速公路日均通行的新能源车占比已经提高到20%左右。针对易拥堵的路段,节假日实行了“一段一策”的疏堵保畅措施,高峰时保障了单日7000万次以上的车辆通行,相当于日常通行量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