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庐山,游人如织,穿过苍翠蓊郁的林荫小径,一栋英国券廓式的别墅赫然映入眼帘。这里是美庐别墅,在我接近“她”的瞬间,电视剧中的影像、历史书上的文字、博物馆内的史料犹如幻灯片一样在我的眼前慢慢掠过。此时,我仿佛置身于1937年的庐山,看到了共产党人的民族大义,看到了国共谈判的唇枪舌剑,看到了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
1942年元旦过后的一个深夜,在游击队的秘密护送下,茅盾、邹韬奋、梁漱溟、廖沫沙等20多名文化人士扮成难民,撤离香港,开始了史称“香港大营救”的大转移。
去年,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画出国际航空枢纽的蓝图,提出“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
目前我们主要实现了转录组和部分蛋白的检测,未来希望能够整合更多的组学信息,并在更大尺寸的芯片上实现一体化、自动化的成像方案。
本报北京8月24日电 (记者 吴艳丽)8月23日,“一画胜千言——新时代国际漫画创作与传播”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讽刺与幽默》报社联合主办。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在MIRAGE的测试结果显示,现有检测器的准确率从在简单数据集上的90%骤降至约60%;而使用DDL训练的检测器仍保持85%以上的准确率。与斯坦福大学提出的AI生成文本检测工具DetectGPT相比,使用DDL方法训练的检测器性能提升71.62%;与马里兰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共同提出的AI生成文本检测方法Binoculars相比,性能提升68.03%。
厘清敦煌文物流散海外的线索,是摸清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关键。百余年来,对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探索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其中面向大众深入而系统讲述敦煌文物流失情况的成果并不多见。《文物》一书采用“以人叙事”的方法,以事件中的具体人物为线索,将敦煌文物流失海外的复杂过程转化为可感知的故事,再配以大量的文物图版与线描图,使抽象的文献变得具体而形象。该书从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谈起,依次对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大谷光瑞考察团、俄国人奥登堡、美国人华尔纳等对敦煌文物的劫掠并至其流失海外的历史进行了客观梳理,重点关注这些文物在海外辗转流传的脉络,各国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的收藏情况、整理编目、主要内容及研究价值、保存现状等。这些线索头绪繁多,内容庞杂,而给读者一个既脉络清晰又内容丰富的叙述,正是《文物》有别于同类著作的成功之处。
香港西边上环的坚尼地道,茅盾租用的是两层小洋房,花园显得有点萧瑟,平时这里是文化人经常聚集的好地方。邹韬奋曾经多次从九龙坐船来这里,与他商量如何办报,旨在扩大宣传抗日救亡思想。邹韬奋建议茅盾在《大众生活》写连载小说,揭露当局的腐败和人民的诉求。此后,被称为“抗战第一篇长篇小说”的《腐蚀》就在这里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