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要求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再生利用。在设计生产环节便对回收利用的环境影响与资源消耗进行评估,优先选用易回收、低污染的环保材料与工艺,从源头提升产品的可再生利用性。
稳在哪?还体现在“菜篮子”产品供给的充裕上。生产上看,上半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均有增长,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旬产量2623万吨,同比增长110多万亩、170多万吨。近段时间,我国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对“菜篮子”供应是个不小的考验。为此,山东等地多措并举保障蔬菜供应,如通过夜间采收和预冷运输等。作为“菜篮子”里的另一重要品类,猪肉的市场动态同样备受关注,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肉类的六成左右,可以说“生猪稳则畜牧业大盘稳”。据监测,6月,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比上个月降低了0.8%,预示着七八月份的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
开放,对浙江来说有着特殊意义——全域“七山一水两分田”,可开发空间不大,自然资源贫乏,让曾经“小个子”的浙江,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海外。
从外贸大省到开放大省再到开放强省,“跳出来”的浙江一路奋楫,划出了令人瞩目的上扬线:2004年,一般贸易出口居全国首位;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全国第四;2023年,外贸出口居全国第二;2024年,进出口规模突破5万亿元,出口增速位居东部沿海主要省市之首。今年上半年,浙江货物贸易出口突破2万亿元。
当日,“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联合参访活动走进重庆市江北区,在观音桥商圈,参访团一行感受了当地商贸经济的繁荣。
“爷爷用植物纤维手工搓绳,为渔民提供捕捞工具。到父亲那一辈,化纤制绳转型为机械化生产。我们这代人要做出不一样的绳子。”李彦希说。
彼时,浙江正处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一些企业因资源约束问题突出,选择到外省投资。浙江省商务厅原副厅长张钱江回忆,浙江省内不乏这样的声音,资本外流、企业外迁,对经济发展不利。对于企业要不要“走出去”、怎么“走出去”,思想并不统一。
据四川省政府官网介绍,四川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多个重大区域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