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东极岛》的镜头下,一段尘封83年的历史被重新唤醒。这部电影将我们带回到1942年的中国东海,讲述了中国渔民冒死营救“里斯本丸”号上近400名英军战俘的壮举。在英国伦敦的首映现场,许多特殊的观众——被救战俘的后代们,通过大银幕,真切地感受到了父辈的苦难与重生。
截至上半年,全国已有20.2万张排污许可证纳入工业噪声管理内容,完成率69%;27.6万张排污许可证纳入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内容,完成率96%。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内,古建筑群庄严肃穆,经过修缮和整治后,更显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在文创产品商店里,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了当之无愧的顶流产品,游客排队购买,只为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带回家。
曲目体现了中外艺术的融合,如《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与勃拉姆斯的《女中音狂想曲》等作品并置,把《京剧瞬间》与肖邦的钢琴协奏曲等同场演出进行对话,打通“中国味儿”与“国际范儿”的连接;曲目也体现了对时代主题的回应,如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与《c小调第八交响曲》是“献给那些与法西斯斗争的人”的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以《最后的四首歌》表达了对战争创伤的沉痛反思。
内外贸一体化推进,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稳定企业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国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前7个月进出口实现3.5%的增长,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长5%,占比达到65.5%,其中对东盟、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9.4%和17.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3%,占比60%,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保持较高出口增速。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增长显著,中部六省增长11.6%,西部十二省区市增长10.5%。国内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前7个月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6.4%,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7.4%。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长20.2%,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10.7%。数据表明,我国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二是深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合作。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氢能、储能、核电、智慧能源等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合作,积极推动中国新能源发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等能源技术装备和标准“走出去”。近十年来,中国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这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来自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共40余人出席研讨会。研讨会聚焦“释放海洋资源价值潜力推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产业一体化”“加强智慧港口和绿色航运合作推动海洋经济互联互通”“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平台作用打造中国-东盟海洋旅游文化经济圈”等议题,共同探讨蓝色经济合作的路径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