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模的扩大得益于两国政策的支持。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元首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早在2012—2013年,中俄就互办了旅游年。2024年5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共同出席2024—2025“中俄文化年”开幕式,中俄旅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9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外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外国游客在华办理住宿登记、支付、通信、获得语言服务等方面的便利度显著提升。两国航空公司还通过加密部分航线、提升航班频次以满足两国旅客出行需求。据俄方统计,2024年10月底至2025年1月底,中俄间固定航班执飞班次达4600余次,平均每周380余次。签证政策、入境管理、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等一系列利好,令双向人员往来通道更加顺畅。
“10道检查完毕,车辆线路良好,可以连接。”在十里编组场中,车站的00后们组成青年突击队在技术作业达标评价系统的调度下“三头六臂”各显神通,助理值班员为列车开放进路,列车推上驼峰由驼峰连结员进行解体,平面连结员将车辆重新编组,货检员对列车货物装载加固进行检查。在完成一道道“工序”后,“钢铁巨龙”重新排列组合并发往全国各地。00后铁路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保障着物资的安全高效运输。
目前,秋粮全面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实施“一喷多促”稳产增产技术的窗口期。今年,河南全省秋粮种植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在漯河市源汇区,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供销社等组织,为近两万亩玉米实施免费“一喷多促”飞防作业。
这一趋势,从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上半年的剧场数据中就能看出。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北京、上海的剧场演出票房占全国市场比重均超过21%,领先于其他城市。这背后,不仅有舞剧《只此青绿》、音乐剧《赵氏孤儿》等本土原创作品的持续火爆,也有脱口秀、沉浸式戏剧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增长,更有一系列围绕“剧场”展开的创新演艺玩法,让文化消费不再是“看完就走”的一次性体验。
谈到中文学习面临的挑战,有一种说法是这门语言“是全球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北京语言大学苏英霞教授并不认同这种说法,认为这是一种“刻板印象”。她说:“每种语言都有难学和易学之处,比如汉字的表意性对中文学习者理解复合词词义很有帮助。知道了‘书’‘钱’和‘包’的意思,很容易推测‘书包’‘钱包’的意思。此外,她认为中文是否难学还与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有关。比如美国学生觉得汉字学起来难,但日本学生可能觉得汉字学起来容易。笼统地给中文下个‘难学’的定论,可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未学先惧,不利于学习。”
另外,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加强乡村教师住房保障,首次构建“配租+配售”相结合的乡村教师住房保障体系。提供惠师服务。首次在国家层面围绕医疗、交通、消费、旅游等出台尊师惠师政策,连续推出两期“尊师惠师公益行动”,上线“AI教师心理陪伴”。
“你们都是我的中国家人。”嘉兰惠对老朋友们说,“每次到访中国,我都被中国人民对自身历史的珍视深深触动。我有幸与许多抗战老兵有过交流,也走访了多所学校。年长者会分享他们的故事,年轻人则对那段历史充满好奇。中国对教育的重视,反映出这个国家从未忘记过去的奋斗历程,同时始终坚定地着眼于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