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时候,他记得,每天晚饭后,他写作业、看书,父亲则静坐灯下,埋头誊抄厚厚的一叠书信——半透明的粉色道林纸下垫着小方格衬纸,钢笔小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那是抗战时期父母之间的130多封书信。
陈政高于1970年担任辽宁省海城县革委会政工组办事员;1978年任大连海运学院团委书记;1982年任辽宁省大连团市委常委、学校部部长;1985年任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副县长;1988年任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委常委、副区长(主持工作);1993年任辽宁省大连市副市长;1997年任辽宁省省长助理;1998年任辽宁省副省长;2003年任辽宁省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2008年任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
赞比亚教育部部长道格拉斯·西亚卡利马也直言,数字教育已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21世纪的基本权利,“我们必须携手缩小数字鸿沟,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享有平等机会”。
今天翻阅这些书信,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其中动人的,不止于儿女情长,还有当时年轻人的爱国情怀、文化品格、精神信念,以及其中承载的珍贵抗战历史细节。宏大的政治叙事之外,两个普通青年的生活轨迹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跃然纸上。
在巴基斯坦汉学家泽米尔·阿万的家里,他和儿子都会说流利的中文,妻子做得一手好中国菜,来自中国的工艺品随处可见,这些细节都讲述着整个家庭和中国的缘分。
谈及上合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邓浩认为,面对当前世界变局加速演进,上合组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近年来,上合组织越来越多地就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表明立场。2024年阿斯塔纳峰会批准《上海合作组织关于各国团结共促世界公正、和睦、发展的倡议》,2022年撒马尔罕峰会发表关于维护国际粮食安全、国际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多元化等多份声明和文件,为维护国际稳定、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发声。此外,“上海精神”等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也为当前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伟大抗战精神蕴含了文化自信,是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完美结合。中国自古就是和合之邦,止戈为武、止于至善,能战方能止战。抗战必胜,本质上是正义的胜利、团结的胜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是民族气节与党员风骨的深入融合,是血性与党性的集中体现。这些文化基因跨越时空、跨越阶层,凝聚了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更为深层、更为持久的自信。
这首从抗战烽火中诞生的旋律,早已超越了音符本身。它是血与火淬炼的真理,是山河为之作证的史诗,是融入民族血脉、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