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登岸后,扮演“锦江百事通”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林雪萍介绍岸边风物。“每艘船都配有不同的古人角色,纵使年年岁岁锦江相似,也能通过不同互动,让每一次夜游都独一无二。”这位“00后”小伙李超说,自己刚从事这份工作两个多月,每天与不同的游客相遇,总有新故事发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9月1日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武维华,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旭出席会议并讲话。民建中央副主席孙菊生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致辞。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黄守宏主持。
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发展方式决定城市的发展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国城市规模扩大、地域面积增加,同时也产生了城市文脉和风貌受到破坏,城市安全韧性保障不足等问题。应当看到,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做大规模和经济效益,必须统筹城市发展的生产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和安全需要。比如,一个城市如果产业过度集中、功能过分拓展,人口就会过度集聚。一旦人口和经济规模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就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导致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比例失调,环境容量就不可避免变少。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推动城市发展方式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增效转变,更加注重集约高效,以更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要通过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资源和空间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走出一条资源节约、低碳环保、质量优先的发展路径。
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统筹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推动城市运行和治理方式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城市治理的精准性和协同性。加快实现政务服务数字化、流程化和集成化,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便捷性与可及性。鼓励建设智能出行网络,实现交通监控、指挥调度与应急响应的高效协同,加快形成现代化智慧城市发展格局。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随着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得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了解、感受中国的开放态度、全球胸怀,旅游企业也将结合更多体验性的文化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出入境游新品。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着很多华人华侨,单方面免签的推出,在方便他们回国探亲访友之余,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来看看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城市建设。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红线,严守城镇开发边界。加快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深化推动电力、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健全绿色金融、碳市场和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城市迈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引导市民养成绿色出行、垃圾分类、低碳消费的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绿色发展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