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年度191个获奖项目中,56项成果荣获自然科学奖,占比达29%,与去年相比显著增加(2023年自然科学奖占比23%),也是自2006年设立自然科学奖以来的新高(2006年自然科学奖占比仅为9%)。
在蒙古国,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通过援建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推广中国成熟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技术及模式、开展沙尘暴监测与早期预警合作等举措,深度参与蒙古国“十亿棵树计划”行动;在哈萨克斯坦,中哈合作开展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双方共同编制技术规程,建成23公顷生态屏障试验示范基地,推广应用面积达1万公顷……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积极同上合组织各方分享技术和经验,携手开展荒漠化治理。
比如传统的理论认为,“糖”(葡萄糖)是植物传递给菌根真菌的碳源。本项目创新性地融合分子生物学与代谢流技术,发现脂肪酸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油”,才是植物传递给丛枝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这颠覆了菌根共生领域以“糖营养”为核心的传统碳源营养交换观念。
如何提高无机营养的吸收效率?其实,聪明的植物早就有了答案。植物除了通过根部直接吸收营养外,还可以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协助,高效地获取营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在获取植物光合产物的同时,可以帮助植物从环境中高效获取氮、磷等营养元素,与植物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近期,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围绕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持续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也在大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
澎湃新闻:您提到过“Asiaropa”的概念,认为亚洲从欧洲学到很多,希望让欧洲通过“学习”亚洲,变得更好,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同理心。您如何评价中欧50年相互促进的过程?这种同理心是否改变了中欧对彼此的原有认知?
雪豹有“雪山之王”之称,分布于从中亚至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高山地带,不少上合组织成员国是雪豹的栖息地。上合组织成员国约定,共同努力保护雪豹物种及其生存繁衍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共同推动落实“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中国雪豹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巴基斯坦国民议会副议长赛义德·古拉姆·穆斯塔法·沙表示,巴基斯坦的雪豹数量正在恢复,这是上合组织国家间开展合作、共同保护的结果。
“我父亲很年轻就加入了革命队伍,跟随彭德怀领导的红军开始戎马生涯。1937年,在宋任穷夫妇介绍下,他和我的母亲顾兰青结婚。”